【随想集】04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开始前先推荐一首日文歌曲 中岛美嘉 -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以及中文填词 【小宁子】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中文版 feat. 绝之望的马沙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第一个链接的视频里,中岛美嘉在接近于失聪的状态唱这一首歌。可以注意细节,有时候她的脚在跺地板找节奏。


【Never Reading】 202007 互联网商业模式

不知不觉中每月分享已经进行半年,不过前 6 期都没有想到取什么名字。上期的标题「Never Reading」来自稍后读列表名称,仔细一想不正好成为每月分享的名字吗?而且还有致敬「Λ-Reading」的成分。

互联网商业模式

202006 Never Reading 中摘录过「即刻半月刊」的一段内容:

  • 所谓“商业模式”其实指的是这家公司的“价值创造模式”,即用什么样的模型创造了更多价值。
    • 世界上现存所有的商业模式无非三种,一是[[边际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二是[[双边效应]],三是梅特卡夫[[网络效应]]。不同的价值创造模型,带来不同的增长动力,继而带来不同的货币化方法。
    • 滴滴是什么模型?

当时没有找到上面这一段内容的解释,只是觉得有点神奇就记录下来。这个月收听「三五环」中刘飞和少楠关于交易平台两期内容(14、17),其中提到许小年教授的一本书「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在书中详细的介绍商业平台的效应,感兴趣的可以找来详细的阅读。

  • [[规模效应]]:[[边际成本]]越低和边际收益越高
  • [[协同效应]]:依赖于品种增加带来的 1+1 > 2
    • 百货公司拥有协同效应
    • #problem 协同效应失败的例子?
  • [[双边市场效应]]
    • 双边供需的进入,都会有正外部性。公式:V=kmn
    • 电商平台的效应弱:需要平台来管控质量,即变成了单边的;滴滴的效应强:司机和乘客的增加,都会带来正向效应(但边际收益未必持续提升)。
  • [[梅特卡夫效应]]
    • 一个网络的价值与用户量的平方成正比。与常见网络效应的概念基本相同。任何用户的进入,都会有正外部性。
    • 社交网络
    • 曾李青定律:V=k*n²/r²(r 受 T、S、I、C 影响)。

读完之后,滴滴是什么模型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这个月 有一个比较火视频 复盘出行大战:被BAT选中的滴滴,如何完成垄断霸业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介绍滴滴创业的故事。做为一名内部人士,也被里面的内容给震撼到。之前沈南鹏在吴海波的采访中说过一句话「未来十年看滴滴」。记录自己看到的三个细节:

  • 滴滴接受腾讯投资后,程维和王刚彻底关上和阿里的联系。
  • 和快的补贴大战中:马化腾建议每次补贴金额在 12-20 中间的一个随机数
  • 和 uber 大战中:腾讯封禁 uber 在微信上的微信号

有一个梦想是能看到程维的传记,之前特意查过他的花名 —— 常遇春。知乎热榜这个月出现过一个奇怪的问题,里面有一段引用:

王保保这个“奇男子”的称号,是朱元璋给的,评价较帝国双壁之一常遇春更高,含金量十足:朱元璋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明史》-《扩廓帖木儿传》)

商业

  • 阿里很强调价值观,但[[阿里巴巴]]首先是一家商业组织。
  • 上学时,[[黄峥]]就意识到了机会可贵:“我在上学时就意识到几个事:一是寒门出贵子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尤其是官二代非常优秀。二是田忌赛马,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可以创造出局部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基于此,平凡人可以成就不凡事。第三是钱是工具,不是目的。”
  • 趣头条本质上是一款游戏产品,只不过披着内容信息流的外衣。
    • 不过这一些信息流产品只有学习用户兴趣,真正的影响用户行为还是要靠基于强化学习开发的游戏。
  • 字节系广告变现涉及4个角色:内容消费者,内容生产者,平台,广告主;阿里系广告变现涉及3个角色:消费者,商家,平台;所以阿里的广告变现链条更短,一定程度上也是效率更高的原因。多一个角色,多一份成本,最终效果要多乘一个参数。
  • Apple’s Relentless Strategy, Execution, and Point of View | by Steven Sinofsky | Jun, 2020 | Learning By Shipping Steven Sinofsky 是前微软 Windows 业务部门的总裁评价苹果架构迁移。
    • 其实没有仔细看这一篇文章。震惊到我的是,这位兄弟管理过 20000 人的工程团队?不知道现在国内有哪一些公司的 CTO 能管理这么多的人。
  • 从苹果的系统更新,理解设计中的「控制」与「自由」 - 少数派
    • 雪城大学建筑学教授理查德·洛萨(Rhichard Rosa)认为**“设计的本质即是在于控制与自由。”**这句话非常简洁但直接地介入了设计的核心——设计行为为混乱与无序赋予秩序,使之得以承载可控的人类行为;但设计也一定不是绝对的控制,它一定要为使用者预留一些自由。
    • 设计师对美学的自信会落脚在对细节的强制:贝聿铭设计京都东郊的美秀美术馆,下雨天需要领取相应颜色的雨伞才能进入。
    •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 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
    • 设计一定需要控制,但一定不是绝对的控制。平台的搭建者需要预留一些自由给开发者以及用户,对秩序的全盘接手最终会导致自下而上民意的反弹。
    • [[设计的哲学]],设计的背后是不是需要有哲学?一味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是不是会变得十分的复杂?比如 Emacs 之类自由度高的软件?
  • 顶级PM的产品观:王慧文看行业-合集 - 简书
    • 互联网 AB 面:A类是供给和履约在线上,B类是供给和履约在线下。
    • B类又可以分为:以SKU为中心的供给B1和以Location为中心的服务B2。
    • A 类能力体现在产品设计领域,体现在用户理解上,体现在对于通讯、社交以及内容把握上。
    • B1里面,主要体现在对于品类的理解,对于供应链的理解,对于定价的理解。
    • B2里面,如果你们去盘点一下B2的公司,他们总体来说有一个比较共有的特征,大规模的线下团队。
    • 是否有大规模的线下团队是B1和B2一个很大的差别。
    • 在LBS的方向上,中国和美国的企业这样的差距是怎么样发生的?大概有四个因素决定:人力成本、人口密度、人口规模、代际竞争。

互联网 AB 面

阅读

  • 理解世界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把任何之前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全都重新研究与思考一遍,并弄清楚它们运行的真正起源与机理。在这个过程中,自问的问题越基础、越显得不需要去质疑,收获往往就会越多——人为什么要每天吃三顿饭、买东西为什么要花钱、书籍和文章为什么会存在——真理通常就藏在这些大多数人想都不会想的事情里。[[张潇雨]]
    • 「银河系漫游指」里面有一句: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 什么是第一原理?
    • [[亚里士多德]] 在[[形而上学]]中提出这个哲学概念,指「公理:无法再分、无法证明且不证自明的命题。」
    • “第一原理”本身并不是什么原理,它只是个简称。准确地说,应该叫做“从第一原理推理”(reasoning by first principle),是分析问题,找出其不可继续拆分的根本原因,即第一原理,再从第一原理反推出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式。
    • 第一原理是先验

算法

这就是本期的 「Never-Reading」,我们下个月再见。


【每月分享】 202006 Never Reading

这一份 6 月的阅读总结来的有一点晚。前几年一直断断续续在实践 GTD,人的拖延症超乎想象,学到的一个经验是 「Now or Never」。所以,这个月将自己的阅读列表取名为「Never Reading」。

笔记方法精进

Roam Research 引起现在这一波 Backlink 笔记软件浪潮,本月依然阅读一些和笔记方法相关的文章。

我的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实践 | 吕立青的博客

文章链接

上个月介绍过,自己已经从 Roam Research 迁移到 Obsidian,然后就看到吕立青这一篇基于 Obsidian 的 Zettelkasten 实践。文章中将卡片盒笔记分拆分成四步:

1️⃣ 第一步:必须用自己的话写笔记卡片,以确保你将来能够理解。

2️⃣ 第二步:无论何时添加新笔记,主动查找可链接到的已有笔记。

3️⃣ 第三步:通过添加新记录并联系起来,延续这一系列的连续思考。

4️⃣ 第四步:使用 Anki 间隔重复加深记忆,主动由大脑触发远程联想。

搞笑地是,在他写出这篇文章没有多久之后,已经开始尝试往 Roam Research 上迁移……另外,为了更好在国内推广,他参与发起 roam/cn 组织,从英文世界翻译一些推特、视频以及分享一些个人的案例。

Zettelkasten note-taking in 10 minutes

两条原则:

  • Don’t try to get this method perfect from the get go.
  • The advanced practices are useful only when you’ve got close to 1000 notes

My productivity app for the past 12 years has been a single .txt file

12 年间使用一个 txt 进行任务管理方法分享。作者提到 to do list 变成 what done list 的过程,每天晚上将日历中第二天的代办事项整理到 txt 中,第二天顺手记录任务相关的信息(比如讨论出的结论,或者得到的信息)。结合自己使用经历,OmniFocus 是一个 to do list,基于纯文本的任务管理方式(org-mode 或 taskpaper)更容易成为 what done list。

商业

阅读

人生总有一刻,我们会开始思考死亡

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所说的那种幸运是什么 —— 「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人生总有一刻,我们会开始思考死亡 - 知乎 [[张潇雨]]
于是我发现,面对死亡最终可能只有两种方法。

  • 一种是将自己与一些更宏大的东西联系起来:一个数学定理、一本文学著作、一件艺术作品或一种恒久的信仰。马尔克斯与康德靠《百年孤独》与《纯粹理性批判》遗世独立,米开朗基罗把《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印刻在西斯廷大教堂里,供千万后朝拜——他们肉身虽灭,但精神不朽——反正建筑是永远戳在那儿的。
  • 还有一种就是,生活在当下的每个瞬间里,不烦扰过去、不担忧将来。

即刻半月刊

6.18?即刻重新开放,之前对这个社区没有太多印象,尝试关注一些人之后,信息流的质量也不错。「即刻半月刊」是某些爱好者挑选的一些即友发言集合。摘录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内容。

  • 老罗带货首卖小米的中性笔:数量太少。之前看到过一个分析,抖音自己做电商最大的困难点在于没有用户的物流地址。简单想一下,用户可能在填写地址这一步流失。
  • @Rey_L 我在判断哪家公司的产品会换灰色皮肤的时候,基本都猜对了hhh,滴滴头条一定会做,京东会做,淘宝也许会做,拼多多肯定不做。
  • 微信小程序减少 App Store 在国内的下载量。不过大部分巨头的小程序还是想要从微信中引流的。
  • 底下有回复cite了一个working paper,大意说的是名校(elite education,这里用的是211高校与非211高校的断点回归)能够给学生带来的起薪上 30-45% 的提升,其原因在于名校当中的social network,elite的peer普遍家庭条件更好,成绩也更好。上网课带来不了这种social connection…所以说不单只是知识改变命运,环境也很重要
  • 所谓“商业模式”其实指的是这家公司的“价值创造模式”,即用什么样的模型创造了更多价值。
    • 世界上现存所有的商业模式无非三种,一是[[边际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二是[[双边效应]],三是梅特卡夫[[网络效应]]。不同的价值创造模型,带来不同的增长动力,继而带来不同的货币化方法。
    • 滴滴是什么模型?
  • A/B test只能做模型的小优化,但找不到大的绝对的增长点,所以除了推荐系统里的参数,即刻的很多产品决策希望尽量远离A/B test
  • 张小龙的饭否,张一鸣的微博,黄峥的微信公众号,很可惜这几个都成了过去形态。现在只剩下王兴的饭否了。
  • 一个反向小思考:兴趣社交刚需归刚需,社交app的本质还是信息分发。RSS订阅20周年,分发的有效性也不是什么相似推荐,^而是真正提供专注力的阅读^。因为个性推荐的本质就是专注力。信息廉价甩卖的今天,打开微博广场/抖音主页/朋友圈(广告),用户最需要的不是新鲜事而是减少噪音的阅读器,人永远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产品顺水推舟不也是更讨巧,所以需要设计者克制。沟通永远是双向的,当用户感到一个舒适被接纳的舆论场所,也会更加有表达欲。
  • 芒果系这么多年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握这个时代的情绪。[[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机器学习

本月 KDD 2020 的文章应该已经放出,推荐阅读 Airbnb 深度模型实践相关的文章 Managing Diversity in Airbnb Search 以及 Improving Deep Learning For Airbnb Search。 7 月份希望能写一篇博客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


【每月分享】 202005 Newsletter

Newsletter

从去年开始给我一种 RSS 复兴的感觉,这个月尝试使用 Newsletter。对于创作者来说,RSS 不仅无法统计数据,也很难开展会员模式。Newsletter 通过邮箱订阅的的手段,完美解决这两个问题,国外开始有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可能几个月之后也会在国内火起来。推荐自己订阅的一些邮件组给大家。

阅读

  • How to take smart notes,方法及工具 - 少数派:Zettelkasten 这种做笔记方法慢慢开始要在国内流行起来,自己已经关注差不多超过半年的时间,接下来也在计划写一篇相关的博客文章。
  • Human Programming Interface 简单看来一下,利用 py 包和 Emacs 管理所有相关的个人数据,挺疯狂的。
  • 上古论坛差不多十年前的帖子, 我的千书阅读计划 - 意欲蔓延 - Hi!PDA Hi!PDA fatdragoncat 通过阅读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帖子中介绍大量篇幅介绍如何高效阅读、锻炼、自我管理等等。在印象笔记中找到几年前自己写的笔记,现在重新整理一下相关的内容,并分享给大家。
  • AndyMatuschak - Making sense of Design Unbound vs. prior theories of collaborative design work - Twitch [[Evergreen notes]]的创始人公开展示写作的过程。通过这个视频可以发现他使用的笔记软件是 [[Bear]],看起来 Reference 和 Backlink 都是手动输入的,不过这样也符合 [[Zettelkasten]] 的原则。只是 [[Roam Research]] 这样的软件让我们变懒。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发表的演讲中有一个故事: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作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机器学习

  • 谈谈推荐系统中的用户行为序列建模 - 知乎 一篇关于用户行为序列建模的文章,基本上常用的方法都介绍了。
    • 和上一次 “从谷歌到阿里,谈谈工业界推荐系统多目标预估的两种范式 - 知乎[[机器学习实践]][[MTL]]” 属于同一个作者
    • 目前主流推荐系统框架 [[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YouTube Recommendations]] 中的 Matching 和 Ranking。另外可能还有规则模块。
    • pooling-based architecture 范式,用户行为是无序集合,使用 sum/max pooling 或各种 attention
      • [[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YouTube Recommendations]] 中将用户观看过的视频序列取到 embedding 后,做一个 mean pooling 作为用户历史兴趣的表达
      • Ranking 阶段:[[DIN]] target item 和行为序列的 item 做一个 attention,得到一个 weight,然后加权求和。
      • 结合 [[Transformer]] 做 self-attention 并行的建模长序列依赖,除去用户行为序列中的噪声:[[Behavior Sequence Transformer for E-commerce Recommendation in Alibaba]]
    • sequential-modeling architecture 范式,用户行为当成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序列,使用 RNN、LSTM、GRU 等
    • 上面两种方法都是将用户行为经过 pooling/attention/rnn 的处理,聚合成用户行为序列的 embedding,再和其他的特征 concat 在一起,经过 mlp 后接 sigmod/softmax
    • 抽取聚类出用户多峰兴趣,Capsule
      • 阿里 [[MIND]] 胶囊网络
    • 辅助损失函数
      • [[DIEN]] 兴趣提取和兴趣演化,以最后一个 hidden state 做为用户兴趣的表达。兴趣提取模块,使用隐状态和下一件商品预测做二分类。不加入辅助loss,GRU 的隐变量完全受限于最终点击的 label,加入后能约束 GRU 每个隐状态表示其本身的兴趣。
    • 提升用户序列长度,可以带来可观的 auc 提升。[[MIMN]]
  • Applying Deep Learning To Airbnb Search:一篇关于从 GBDT 模型迁移到深度模型的工业实践记录 paper。对于我这种没有经历过这种技术迭代的人来说,工业级的深度模型上线比想象中的要困难。作者们针对自己遇到的比如 listing embedding 训练不充分、如何判断 feature 的重要性等问题设计实验去验证以及给出解释。严谨的精神值得吾辈学习。

其他

出于对 Roam Research 开发者的不放心,已将全部文档迁移到 Obsidian。目前还在探索新的工作流,5 月分享不可避免产生拖延。另外还在寻找一种建立 Digital Garden 的方法。


【每月分享】 202004 新的尝试

不知不觉又到更新每月分享的时间。

想写一下我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分享自己平时看到有意思的内容,现实世界认识的人,很少对我关注的内容感兴趣,所幸能借助博客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分享。

另外一点,我希望自己能将这个系列当成一个产品去迭代,每一期都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进步。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却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其实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通过这种形式分享,到头来还在坚持的大概也没有多少人(比如阮一峰的科技爱好者周刊)。

Zettelkasten 以及 Roam Research

Zettlekasten 是一个德语单词,意思是卡片盒。现在主要指一种记笔记的思路。Roam Research 是目前国外很火的一个笔记软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不同笔记之间的双向链接。好几个月前就开始尝试 Zettlekasten 的方法,4 月开始才使用 Roam Research。这里先分享一些我看过的文章。

阅读

  • 中文互联网中“讨论”的消亡 | 机核 GCORES:从产品设计角度分析国内主流网站如何限制用户讨论,互联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我们用来互喷。
  •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虎嗅网:又一篇深度长文,很多观点可以背下来出去装B。
  • ByteDance程序员生存指南 - 知乎
    • 有些年轻人,在结束一整天的工作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肉体回到出租屋,这时候只想躺着啥都不想干,躺在好几周没有换过的床单上点开了抖音,不一会儿就刷到了凌晨,第二天再拖着疲惫不堪的肉体上班。到了周末也没有任何心力出去玩,只能睡到中午然后随便吃点东西看看剧。没有生活,没有朋友,一晃就单身了四五年,长此以往不仅仅是肉体在亚健康和崩溃的边缘,心理健康更是会出现问题。 孤独、焦虑、易怒等等情绪时刻伴随着一个人。
    • 每个月仅仅只有收到工资短信时可以高兴几分钟。但这笔钱并不敢轻易花出去,因为都是血汗积攒而来,付出的多自然不敢随意花出去。
  • 构建优雅的知识创造系统 [[阳志平]] [[卡片写作法]]
    • 利用电子卡片后,如何量化每天的产出?是不是可以换算成 github 更新多少字?
    • 卡片是自己看的,不需要分享:在卡片层级最大的误区是:分享不少人误将卡片、文件和项目三个层级混为一谈,喜欢在卡片层级搞分享。这样每次撰写卡片时就增加了一个选择项:这张卡片我是该分享还是该存着自己看?增加的认知操作加大了认知负荷,从简单反应时变为选择反应时。所以尽可能在卡片层级少做分享。
    • 一周、一月、一年、十年与数十年,进行自己的实践。
  • 所有人问俞军
    • [[金字塔原理]] 和 [[学会提问]]
    • 优秀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人性和世界的底层理解
    • 我不是说人工智能不好,而是我自己只关心我能想明白一两年内能给创造什么用户价值的产品(或技术等),如果我想不明白这东西马上能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我就毫无兴趣。
    • 看《搜索研究院》页首页尾的那句话,“我们若能更妥善地搜寻资料,实在已经改变世界。”
  • 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谈学习
    • 如果你学习,两天后的周一,你不会很快的就在工作中出彩,你的老板也不会知道你花了整天的时间学习,更不会夸奖你什么。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证明你在努力学习。
  • 再谈个人知识管理:革新我的笔记系统 | 吕立青的博客 好久没有看到立青写文章
    • 不同软件之间,单条笔记的迁移相当于一次对知识进行提炼的过程。
  • 关于动物之森的三则 – 苔原带
    • 以前玩家渴望在游戏里杀死巨龙,飞向人马座,击败外星侵入者。而现在我们只需要在游戏里“正常”的生活就乐呵呵了。和朋友一起野餐,请朋友到家里来玩,一个人傻乎乎做开心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已经有这么高的门槛了么?又或者只是因为在游戏里做这些事情的成本足够低,多巴胺回报足够快?

机器学习

放弃的事情:Emacs

写作软件中积累一些文章的草稿,不过由于我的兴趣变化太快,很多文章还没有完成就已经被我放弃。借这个机会,展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程序员圈子中编辑器战争一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自己日常的工作中会使用多种编辑器:

  • Sublime Text 简单处理文本
  • IDEA 处理 Scala Spark 相关的代码
  • PyCharm 连接 GPU 服务器处理 python 相关的代码
  • VS Code 本机上写 python、shell、cpp、sql 等脚本
  • Vim 服务器上修改文件

不论选择什么编辑器,都推荐大家去看陈斌的 一年成为Emacs高手 (像神一样使用编辑器)

去年底的时候,由于想尝试 org-mode 做任务管理(下个月再分享相关的内容),开始尝试使用 Emacs。Emacs 最大的有点是基于 Elisp 开发,软件中的每一个功能都对应一个函数,一个快捷键对应一个按键和函数的 map。修改功能和配置非常的方法。比如有人完全将 Vim 在文本操作上的功能迁移过来做成 evil 这个插件(号称所有和 Vim 中表现不同的情况都是 bug)。

Emacs 需要大量时间调教才能用起来舒心,对于初学者推荐去网上找一些成熟的配置直接使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有 Spacemacs 和 Doom emacs,这些配置维护以及使用的人很多,方便解决你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那些某些大佬个人分享的配置,如果你和大佬的技术栈不同,没有必要强行 clone。把它当成是一个学习素材,更好的理解 Emacs 背后的哲学。再这些基础上,成为高效的程序员的第一步,就是打造属于你自己的专门的配置文件。

使用好的编辑器是为了更快的工作。那如何更快的工作?

  1. 在加快敲击键盘的速度
  2. 减少敲击键盘的次数
  3. 减少鼠标和键盘之间的切换

关于 2,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一点,改变中文的输入方式(从全拼切换到小鹤双拼)。另外一点就是多使用快捷功能,比如 vim 里面的行号跳转。大部分软件的快捷键都是开发商配置好的,不过每一人主要使用的功能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Emacs 中所有的快捷键可以查到定义的文件,从而进行修改。想象一种情况,为了减少我们按快捷键的次数以及难度。我们统计一段时间内使用 Emacs 各个功能的次数(插件 keyfreq),然后重新定义对应的快捷键。

由于我自己之前主要使用的是 vim,所以也给 vim 用户一个相对于合理的替换过程:

  1. 当成普通的 vim 使用
  2. 逐步接触 org-mode 相关的功能
  3. 使用 emacs 其他的特性

【每月分享】 202003

读书

  • 呼吸 (豆瓣):这是一本由 Byte.Coffee 主播 MilkShake 🐑 推荐的一本科幻小说集(前几天看其他东西的时候学会科幻小说的英文 sci-fi)。之前看到过,小说的价值在于作者用一个故事告诉你一个道理。最喜欢的是《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这篇:在传统的穿越小说无法改变未来和过去的基础上,论证穿越能更深刻理解生活。书中其他探讨的几个问题也很有价值,值得一读。

我看

文章

  • Seeking the Productive Life: Some Details of My Personal Infrastructure—Stephen Wolfram Writings:这篇超长的文章是 Stephen Wolfram (Mathematica CEO) 介绍自己几十年在家办公的经验,包括如何搭建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如何管理文件和个人数据等等。不过这次疫情期间在家办公,大部分同事反应最大的问题是沟通效率降低。另外想想,或许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思考不够。总之,互联网行业居家办公才是光明的未来。
  • Naval Ravikant: The Angel Philosopher:AngelList 的 CEO Naval Ravikant 的播客访谈,Naval 的公司投资 Uber Twitter 等 100 多家科技公司。主要介绍 Naval 的一些哲学,文字版在 Naval-Ravikant-TKP.pdf
    • 利用 Kindle 阅读,遇到喜欢的书,购买实体书收藏。对比书的价格,从书中学到可以改变自己人生的内容更重要。
    • 发现一个新的博客后,会在 Archived 页面挑选几篇仔细阅读。读书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技巧。
  • How to Make Yourself Into a Learning Machine - Superorganizers:一位高中毕业后离开丹麦来到加拿大创业公司工作人的自我学习之路。
    • 自我定位 T 型人才。
    • 兴趣面广,主题阅读。
    • 高亮关键内容,使用 anki 记忆,相关的想法用 zettelkasten 记录。
    • zettelkasten 使用纯文本 + 脚本实现。(如果只记录英文 vim 和 emacs 真的是很强大的软件)
    • 利用谷歌检索的数量判断单词的重要性
  • The PARA Method: A Universal System for Organizing Digital Information - Forte Labs:介绍 PARA 这种数字信息整理方法。
  • The Best Books and Articles I Read in 2019 – The Blog of Author Tim Ferriss:一篇 2019 年阅读总结文章。对作者介绍的阅读流程比较感兴趣:
    • Evernote 搭配 web clipper 收集文章。 利用 *** 以及高亮在文章中做笔记,方便之后进行快速回顾。
    • 阅读 Kindle 格式的电子书,定期从亚马逊官网导出高亮笔记(国内不支持)。
    • 利用 Readwise 回顾之前提到的高亮。
    • 阅读实体书时,写简单的索引卡片,然后将卡片拍照导入 Evernote 中。

机器学习


【每月分享】 202001 Fine-Tune Your Days

[TOC]

这里记录过去一个月,我看到、想到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滚动更新。

0x04 你见过哪些让你目瞪口呆、脑洞大开的骗局? - SME情报员的回答 - 知乎

推荐其中的吉普赛读心术,当成脑筋急转弯来看。

首先任选一个两位数,在心里默默记住,然后用这个两位数再依次减去它的十位和个位,最后用得数查表,找到对应的怪符号。 比如67,相应的计算就是67-6-7=54, 现在,在表中找到你心中数字经过计算后所对应的符号。

最后的答案都会是

0x03 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YouTube Recommendations #paper #ml

Youtube 几年前的论文,最近拿过来看一下。工业界的论文最大的价值是提到的一些 tick,比如这篇论文中分析到用户对新视频的偏好,引入 example age 代表视频的上传到预测时的时间。再比如,给用户推荐视频时,考虑用户看过这个视频相关频道次数以及这个视频在用户实现中出现的次数。所以,做算法实现需要深入理解自己所处的场景。

推荐知乎上一些关于这篇论文的解读:

0x02 Fine-Tune Your Days with the Scientific Method

这个小标题出自 Make Time,翻译成中文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每天微调你的习惯。

0x01 2020 阅读看板

参考部分网友 Notion 的用法,搭建一个自己的阅读看板 看书也就图一乐。目前挑选出来的书远远超过前两年的阅读量,加油一起读书。

Notion 这种一个数据库 + 可选的 View 很接近我心目中任务管理软件的极限。

reading board

0x00 大佬们的年度总结

新的一年开始时,最期待翻看大佬们的年度总结,罗列一些我觉得有总结。


【每月分享】 201912

[TOC]

这里记录过去一个月,我看到、想到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滚动更新。

0x02. Org-mode Workflow

国外一名 CS 学生的 org mode workflow 教程,包括 GTD 和 Zettelkasten 两个主要的部分,分别对应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是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

0x01. HHKB 更新

HHKB 好久之后终于更新了!不过价格也变得更贵……还是很喜欢自己 18 年买的 HHKB BT 版。不过在使用 Emacs 之后,出现没有方向键的烦恼。之前通过映射 Ctrl + HJKL 替代方向键,然后和 Emacs 的一些快捷键冲突……等买一个新的机械键盘。

0x00. My GTD Workflow (2019 ver.) - Yiming Chen #gtd

很少看到国人用英文写的 GTD 相关文章,年初自己也想按 Workflow 这种形式写一篇,不过一直拖到现在都没有完成。

  • 对任务设置优先级:A B C
  • 如何设置任务优先级,对目标进行分解
    • 每年一月份设定年度目标
    • 每月一号根据年度目标设定月度目标
    • 每周日根据月度目标设定每周目标
    • 每天早上设定当天目标
  • 任务安排优先级和截止日期后,可以使用四象限法则。
  • 回顾技巧
    • 追求 100% 完成,可以接受 70%。
    • 一个任务多次延迟之后,考虑是否还是重要。
    • 如果任务还是重要,对任务进行拆分。

每周分享第 11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不定时更新。

观点

  • 美团和滴滴为什么要互相开展对方的业务:
    1. 我记得罗振宇在某一年时间的朋友中提到一个观点:O2O 领域会出现一个超级公司,业务横跨所有场景。
    2. 从技术角度分析,外卖中比较难的点在于分单、时间估计以及路径规划。这也是出行服务中的技术难点。不过各有侧重,外卖中路径规划相当于最多不超过 20 个点(10 个商家处取餐,10 个顾客中送餐)的 TSP 问题。出行服务最关键的是如何有效的获取道路信息。(我有一个观点,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会抄各种小道)
    3. 这两个服务都严重依赖地推服务,所以双方本身都有一支庞大的城市地推人员。我想开展不同业务的切换难度应该会小一些。

读书《刻意练习》

听这个名字很容易认为是一本鸡汤书,英文小标题中提到 New science of Experitse。本书打破的是之前很流行的 1 万小时天才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很多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他们的技能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有量变引起质变。新的研究发现,学习的本质是在大脑中建立心理表征,它是一种长时记忆单元,也是我们习得技能的结果。刻意练习就是如何高效地获得这个心理表征。鉴于这是一本脑科学的书,方法是否正确还应该是自己亲身体验才能知道。

文章

  • 经过一年的思考,我重新梳理了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方法 - 少数派: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类文章特别地喜欢。这篇文章带来的新意是对知识的六种分类,之前我自己没有考虑过。不要过度沉溺于研究工具,而忘记学习的初心。
  • 教授说没有写过一千行代码就别想上大公司,这种说法对吗? - 知乎:之前看到这个问题就想直接喷,写一千行代码怎么去大公司。看完其他人的回答,才发现又一次陷入到了思维定势。从数学角度来说,写一千行代码去大公司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去大公司确实需要写代码,一千行是被包括的,但可能远远不够。
  • iPhone X 发布会乔布斯录音的中译(或当代汉语现状) – 一天世界:一段英文白话翻译以及文言翻译对比,又一次体会到古典之美。
    • There’s lots of ways to be as a person, and some people express their deep appreciation in different ways. But one of the ways that I believe people express their appreciation to the rest of humanity is to make something wonderful and put it out there. You never meet the people, you never shake their hands, you never hear their stories or tell yours. But somehow in the act of making something with a great deal of care and love, something’s transmitted there. And it’s a way of expressing to the rest of our species our deep appreciation. So we need to be true to who we are and remember what’s really important to us. That’s what’s gonna keep Apple, Apple, is if we keep us, us.
    • 「李如一」译文:人生而有别,感恩之心亦可谓十人十色。创造神奇,示之于人,此为对人性感恩之一种也。彼二人或未曾握手相见,对各自生平事故复无相闻,惟细巧体贴之创造即足以千里传音。此即吾等人类传递感恩之心之法门也。故人必诚于其本色,忠于其所信。林檎之为林檎,端赖吾辈不忘初心也。愿与诸君共勉。
    • 「@东莞大唐和尚」译文:人与人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表达感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我认为,做出一件绝妙的东西,才是向这个世界表达感恩的最最深刻的方式。你没见过那些人,没跟他们握过手,你没听过他们的故事,也没跟他们讲过自己的经历,但就是通过你倾注心血做出的这样一件东西,你传达给了他们一些东西。这是向其他人表达我们感激的最深刻的方式。我们需要真诚地面对自我,永远记住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苹果之所以是苹果,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正在于此。

视频

后记

这半年自己写的东西有点少,从第 10 期到这一次拖了好久。最初,是在阮一峰的鼓舞下开始这种形式的分享。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展现出自己的本质。有些事情还是要坚持的,所以将这些存货发布出来。


每周分享第 10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 深入FFM原理与实践 -:美团技术博客的文章之一,感觉比网上很多文章讲解的都深刻。不知道为什么文章中很多的参考资料都是网上的博文,有点遗憾。
  • 「华为公积金下调到 5%」,刚毕业的应届生可能不懂,这当中有什么套路:前一段时间的热门,华为真是一家神奇的企业。从奋斗者协议到今天的调整公积金比例,不断地压榨着员工的极限。之前还看到有人说夸华为,至少给得钱对得起员工的时间,这次的调整无疑给已经买房的员工致命一击。
  • Readme驱动开发 - Erning.write():这种开发方式又称 RDD。目前在公司开发时,发现大部分项目没有开发文档或者 wiki,项目的内容也只能靠口口相传。造成这样的局面,可能是公司之前发展速度太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没有外部的文档是否可以开发人员本身有一些优势,防止被快速的替代?

图片

  • 新奇的创意,通过缺失表达战争造成的伤害。
    IMG_0664

金句

  • 我经常骂孙笑川,心机自私膨胀,后来才发现我自己就是孙笑川,骂的都是现实中不争气的自己,人人都是孙笑川,却又都不想当孙笑川。每个人都在骂孙笑川,每个人都恶心孙笑川,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就是孙笑川,但每个人都不想承认自己就是孙笑川。——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小丑

每周分享第 9 期 看不懂的拼多多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1. 拼多多的多和少:拼多多应该会在本周上市,这篇文章是上周的微信热门文章之一,也是我见过分析拼多多最仔细的文章。说句实话,我对拼多多了解不多,也没有研究过他们的商业模式,从文章中可以看到拼多多的成长。现在也有一点为当初拒掉拼多多的 offer 而后悔,虽然辛苦但是给的多啊。
  2. My Approach to Getting Dramatically Better as a Programmer – malisper.me:程序员成长相关。常思考两个问题:
    • Learning how to solve problems I didn’t know how to solve before.
    • Learning how to write correct programs faster.
      以及掌握方法:
    • Reading a paper.
    • Learning a new tool.
    • Reading several chapters of a book.
    • Recording my screen as I write a program. Then reviewing the footage and seeing how I could have written the program faster.
  3. 云风的 BLOG: 三人合租的房租公平分配方案:现实中我也遇到了租房问题,不过还不太需要这些高深的知识来处理。这篇文章提供了2 、3 人分房的方案。
    • 2 人版:A 和 B 分两间房,由 A 写下对两间房的报价,然后由 B 选择自己住哪间房。如果两个人都在理性下完成这个任务,房间的价格会趋向于它本身的价值。
    • 2 人版另外一种解法:A 和 B 同时写下对两间房的心里价格(两个房间的价格总和一定),然后每间房由开价最高的人居住,每个月需要支付的价格是两个人对这间房子开价的平均值。
    • 3 人版:这个问题比前面两种情况更加复杂。A、B、C 三个人有不同的职责。
      • A:写下对三间房的报价(报价的总和一定),A 是最后一个选择房间。
      • B:首先查看 A 对三间房的报价,思考是否有两间价格是合理的。如果是,那么在 C 选择一个房间后,依然有一个价格合理的房间可以选择。如果不是,那么标记两间他认为价格不合理的房间。
      • C:也是查看 A 对三间房的报价,思考是否有两间房的价格是合理的。如果是,那么他可以让 B 先进行选择,即使 B 认为有两间房价格是不合理的,还是有一间价格是合理的,C 也有至少有一间价格合理的房子可以选择。如果不是,那么标记两间价格不合理的房子,如果 B 认为是合理的,让 B 先进行选择,C 第二个进行选择。否则,B 与 C 标记的房子中重复的分给 A ,然后由 B 和 C 进入两人分房间。
  4. 如何「收集」知识 | MacTalk-池建强的随想录:这一段时间一直思考的如何与知识更好相处的问题,这篇文章可以当成是入门参考,不要陷入研究工具的怪圈,而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知识处理系统。

视频

金句

  • 第三届国际华语辩论公开赛复赛,重温了经典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正方恐龙复生队对“恶”做了全新的定义:人世间所有的恶,都可以概括为“不把人当人”。—— 有感于前一段时间的疫苗问题,看到这一段文字依旧有力量。

工具

  • hunkim/DeepLearningZeroToAll: TensorFlow Basic Tutorial Labs:非常好的 tensorflow 教程。另外说一句,利用 tensorflow 来写机器学习真是轻松。
  • 哔哩哔哩·猜你喜欢:BiliBili 的客户端中有一个猜你喜欢的功能,杀时间利器。在信息化的时代,还有什么比调试一个符合自己口味的信息流更有成就感的事情?通过使用这个插件,可以在网页版上实现猜你喜欢功能。

每周分享第 8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1. 唐爽:坦途的人生有时候经不起一次搭错车:前一段时间很火的周立波事件,当事人之一回复,唐爽说的话很有逻辑,不愧是博士。

  2. 德鲁克谈《自我管理》——《哈佛商业评论》史上最受欢迎的文章(某些原因不提供链接,拿关键字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原文):开始工作之后,越来越关注自我提升的内容。

  3. Shell 中的极品-- Zsh - Richard Wei:推荐的几个插件都很有用,shell 的美观程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4. 演进:在工作的前三年里快速成长(练习篇) - Phodal | Phodal - A Growth Engineer:职业成长系列。

金句

  • 为什么越长大觉得时间过得越快?因为小时候是在发现发掘,而长大后是在不断重复。“有的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葬。”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理,小时候,我们把一年过成了365天,长大后,我们把一年过成了365次。“回程总比去程快”佐证了一件事情:“时间”和我们接收了多少信息有关——信息能够延长时间。
  •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这是一个典型的去中心化应用,建立在 p2p 网络之上。

每周分享第 7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金句

  • 感谢大学四年里遇到的所有人,或萍水,或至交;或平平淡淡四年的柴米油盐,或惊鸿一瞥不期的遇见;或心酸的讥讽,不屑的嘲笑;或热情的洋溢,真心的赞美;所有形形色色的人和林林总总的事,无论是相逢于青山绿水还是最终相忘于江湖,感谢你们漫步庭前看花谢,坐卧塔下笑清风。人生匆忙,百年过往,他日相逢,此情莫忘。泛菊杯深,吹梅角远, 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诸位,一世顺意!(毕业论文结束语)
  • 直到毕业的时候我才明白,当你要致谢的人和环境并没有那么美好时,有些话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的。于是乎,我也使用了前人的套路,留下几句客套话后便匆匆赶往下一站了。
  • 高考做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见对的人。
  • 那些办公室的白领们,总是自以为自己的表现领先于父母。认为父母落伍了……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误会而已。 现在各种写字楼里格子间里,哼哧哼哧做重复 ppt 的年轻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同理,当年父母在菜场讨价还价,多一份还是少一分,和现在年轻人在群里争先恐后的抢红包,状态也都差不多。 父母当年非要给电视剧遥控器套个塑料袋,和现在年轻人非要给手机套个壳差不多。 当然,现在每天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和微博的人,和当年蹲在墙角嗑瓜子的人,也没什么区别! 点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从未改变。它只是在不停的轮回。所谓的变化,只不过是外在形式和工具而已。 也同样,随着新一轮经济的转型,这些在写字楼里做 PPT 的白领,也即将重复当年那些纺织女工被淘汰时的情景……
  •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学得太多,做得太少。恰恰正是“学习”知识剥夺了我们实践和内化知识的机会。

每周分享第 6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卡片写作

熊猫慢递

上周《纪实72小时》,北京熊猫慢递。写给未来的一封这个概念很早就接触过,自己之前也尝试写过。再看那封信会有一些伤心,辜负了过去努力的自己。有一段时间为了使自己在考试时集中注意力,都会在试卷写上一句,不要辜负过去点点滴滴的努力。有机会,就去这个熊猫慢递写给两年后的自己一封信。

文章

金句

  •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不喜欢失望。(挪威森林)
  • 感谢大学四年里遇到的所有人,或萍水,或至交;或平平淡淡四年的柴米油盐,或惊鸿一瞥不期的遇见;或心酸的讥讽,不屑的嘲笑;或热情的洋溢,真心的赞美;所有形形色色的人和林林总总的事,无论是相逢于青山绿水还是最终相忘于江湖,感谢你们漫步庭前看花谢,坐卧塔下笑清风。人生匆忙,百年过往,他日相逢,此情莫忘。泛菊杯深,吹梅角远, 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诸位,一世顺意!
  • 直到毕业的时候我才明白,当你要致谢的人和环境并没有那么美好时,有些话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的。于是乎,我也使用了前人的套路,留下几句客套话后便匆匆赶往下一站了。
  • 高考做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见对的人。

工具

  • Mweb 3:是 Mac 上一款专业的 markdown 写作软件。目前,我自己用它来管理平时的卡片写作、机器学习笔记以及博客文章更新。最近,这个软件正在搞首发优惠,比较惊喜得是发现软件中隐藏的沉浸模式。
    Mweb3

每周分享第 5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1. 想尝鲜 iOS 12,请先看这份 Public Beta 升降级指南 - 少数派:前几周就尝试开发者预览版了,升级之后,明显可以感觉到流畅度的提升,而且也多了屏幕时间等一些统计数据。
  2. 澎湃新闻的英文版发表这篇 Outside the Green Bubble of China’s Super-App,介绍一些人为什么要逃离微信?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一年多以来,加了很多好友和群,有时候打开微信就是一排的群消息,不想看又不好退群,朋友圈还能通过屏蔽来净化。不可否认微信已经成为一个超级 APP,更进一步可以说是小型操作系统。手机只要能装上微信,几乎可以不安装其他软件。但是一群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接受种种的不变从而达到放弃微信。微信最大的问题是封闭,公众号中的文章很难被外部检索,人为的造成了一些信息的孤岛。第二就是野蛮,从最早朋友圈封杀支付宝,到现在的抖音、今日头条,完全不顾用户的感受。最后一点是自由,聊天消息被监控,严重的会转移到司法机关处理。以及谣传利用聊天数据进行广告推荐。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一款通讯软件能挑战微信的地位。
  3. 技术演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 唐巧的博客

图片

  • 推特上新学到的名词:无产中产阶级,自己也将成为其中的一员,却又没有机会逃离。
    无产中产阶级

金句

  1. 能脱离原来的阶层思考问题,却与家人朋友有更深的隔阂,却依旧在贫穷与疾病里挣扎。命运并没有改变,只是更理解命运的无奈而已。

  2. 功利性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一种浪费,异化的知识观念让学习变成了一场场知识与世俗的交易。

  3. 如今的朋友圈已经成为了每个人自我形象塑造和对外表达的关键平台。

  4. 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惠及有需要的人群。另一方面,师生关系不再如以往那般界限分明。每个人都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分享者与传播者。

  5. 大多数互联网和技术人都还是有种理想主义情怀(非贬义)在身上的;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让世界更好,我们也希望能把前辈留给我们的那个包容开放自由的互联网传承下去,有些先驱们甚至用生命捍卫了这些价值与理念。

卡片写作

《派出所的故事》

这几天一直在看《派出所的故事》,电视剧由《炊事班的故事》原班人马打造,每个人的性格也差不多继承。看完这部剧的第一感受,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有的巧合都集中发生。不过后来仔细一下,这部电视剧也是奶头乐中的一种,没有深度可以思考的内容。

《地下交通站》

这两天又高强度看完了一部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这部片子以抗战时期河北安邱(虚拟)的鼎香楼为背景,展示我军情报人员如何与敌人斗志斗勇的故事。情节虽然短平快,却难逃抗日篇的通病,敌我黑白分明,好人聪明机智,某些特殊的还出场自带BGM,坏人这是一事无成。或许我能得出这种结论是因为站在了全知视角,没有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有趣的一点,最近看的电视剧,经常发现某些演员重复出现,弹幕则疯狂地刷这个人之前的台词,为观剧添加了更多的期待。


每周分享第 4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图片

  • 微博中图片,有一种共建二流的错觉。好的学校创建世界一流,普通学校创建国内一流,就没有安心当二流的学校。
    697c1dc3gy1fsg9wk289aj21400u0di3

视频

金句

  • 这一改革,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为的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服务人民,更加让人民满意。
  • [一棵妒忌另外一棵树,恨不得自己变成斧头]:雪山下有一只二头鸟名为共命鸟,其两头分别值守日夜彼此轮流休息。由于一个头总是得享美味果实,另一头心生嫉恨,于是吞下毒果,两头同归于尽。
  • 大多数互联网和技术人都还是有种理想主义情怀(非贬义)在身上的;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让世界更好,我们也希望能把前辈留给我们的那个包容开放自由的互联网传承下去,有些先驱们甚至用生命捍卫了这些价值与理念。
  • 但是作为个人,我希望的互联网应该是更开放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微信做的不好:因为互联网应该让信息更流通,而非人为地制造信息孤岛。
  • 一个人是有多自恋,才会觉得几十光年以外,老久以前发生的天文现象,就为了暗示他的人生里的那点事。

工具

  • autojump:命令行中实现目录快速跳转

每周分享第 3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1、 GitHub 和开源是对穷人的恩赐 - 来自知乎专栏,作者: 园长
想起之前PAT老师过来宣传PAT时(我不是很看好这个考试),将到企业通过学校来筛选候选人是因为应聘者太多,企业只需要找到合适的人,不需要考虑社会公平。这篇文章中谈到的观点,通过 Github 给开源世界贡献代码,能记录你学习成长的过程(git commit 还可以修改,是不是区块链技术适合这个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你,逃过企业的一些过滤器。校招时,也在简历上写过 github 地址,在网易游戏面试,面试官还夸了一下。某一刻突然认识到,你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品。

2、重新捡起GTD —— 读《软技能》有感 - 少数派
少数派上关于工作效率探讨的文章之一,我在月读中也推荐过《软技能》,这篇文章的作者结合里面的原理,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工作流,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可以当成是开始实现 GTD 的范本。

3、矩阵求导术(上)
学习机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之一,这篇文章介绍的很详细,最后也分析了几个机器学习中的例题。

图片

1、中国看待世界的方法。小时候总以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
IMG_0520

视频

1、一条穿过河北农村的海底隧道|大史记 Vol.6… 来自史里芬Schlieffen - 微博:魔幻现实主义,拥有中国特色的海洋馆,之前没有想过还可以建造龙宫。大史记还有好几个更这种类似的视频,介绍国内一些疯狂的建筑。

2、第1集 长沙:解放西路旁的小餐厅_纪实72小时(中国版)_腾讯视频:纪实72小时是日本 NHK 电视台的节目,每期选择一个地点连续拍摄 72 小时。之前在 B 站上看过这个系列很多的,现在腾讯搞了一个中文版的。看完第一集之后,没有日版的味道,感觉日版选择餐厅主题时,会平衡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分配,长沙这个餐厅中,注重煽情。还是期待未来能去更多的地方拍摄。

金句

1、币圈生存法则不是已经告诉你了么 倾家荡产四大捷径:1,追涨杀跌;2,期货杠杆;3,融资融币;4,短线神操作。 人生巅峰四条大道:1,踏实工作;2,闲钱投资;3、长线持有;4,按时吃饭睡觉。 还有再加一条: 远离空气币。——勃学日常反投机语录之一

2、我对于主播粉丝感到非常费解的一个地方,就是能够把极高的信任授予某一本质上并非双向认识的一个人。 ——目睹之前绝地求生主播圈内的开挂风波的感叹

3、当别人知识体系已经汇编成执行节点,不仅达到成熟运转,还设计了升级调整的节奏,你的知识体系却还远远没有完善。

4、无非三本的学生不仅仅在初筛的时候会失去很多机会,并且在推销证明自己的时候,需要拿出比985学生更多的东西出来。 ——又快要到了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不同选择的差距所在。前面也提到过这个观点。

微博写作训练

1、从少数派 Power+ 中看到的文章——颜色与身份统一。很多软件设置项目的颜色(比如日历软件中事件的颜色,todoist 中项目的颜色等等),思考将这些颜色对应一个现实中的身份进行统一(比如个人-绿色、家庭-紫色、工作/学校-棕色、其他-黄色),在不同的软件中进行统一(todoist、toggl、日历、文件夹)。在无法设置颜色的软件中利用 Emoji 解决。#效率思维#
少数派中文章是专属的,所以不放链接。放上知乎上一篇类似的文章:彩虹分类法:用七种颜色管理时间

工具

1、苹果设计奖的赢家,集日历、任务管理、笔记于一身的应用:Agenda - 少数派:看起来不错的一款多功能应用,由于之前的系统迁移成本有些太高,这一次都没有尝试的兴趣。


每周分享第 2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毕业季脱更几天

新闻

1、EffectiveMac - EffectiveMac 一份 Mac 系统教程

2、Evernote 和印象笔记终于拆分了,国内的公司独立开发。为知笔记半死不活的情况下,还是希望印象笔记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来源

3、离开毛坦厂,去吻我爱的女孩:又是一年高考时,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被称为高考军工厂的毛坦厂,可惜当年我没有这样的感受。

工具

文摘

1、看板使用指南:从三列看板到灵活的布局设计
思考了一下,个人管理在于项目比较少的时候不是很适合这种方法,还是比较适合软件团队使用。看完这篇文章,学习到的是泳道这个概念。

2、如何理解傅里叶变换公式? - 知乎

3、机器学习最佳实践:Google 官方指南

图片

1、索引卡的妙用
Jietu20180608-074432

视频

1、預告分析 《蜘蛛人:返校日》 : 少年超級英雄的進化(一) | 誰不重要 - YouTube
台湾一名电影自媒体,看问题的方式更加的深刻。

金句

1、这是创业者最坏的时代,因为你很难再打情怀牌同情牌,要直面巨头们的烧钱大战。你能做的极限就是杀进决赛接受巨头投资。这也是创业者最好的时代,因为靠包装和营销的骗子们更加难以持续,劣币的离场速度显然是快于良币的。世界最终未必是你的,但一定是属于和你一样的人的。

2、评家罗世宏说,脸书作恶并非首次,“脸书强大的信息过滤和投放能力,代替人们开展正常的社交活动,也代替了人们自行选择接触什么信息的决定权。这次脸书再度陷入丑闻,或许最好的结果并不是脸书从此幡然改悟,善尽社交媒体平台的社会责任,而是扎克伯格的总统梦破灭了。(我并)不期待它从此改邪归正,但盼最终能把脸书这样的网络巨人和它所掌控的超大权力,逐步关到笼子里面去。

3、在一个知识更新如此迅猛的时代里,人们借助各种工具,将日常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以更少的时间快速获取知识。这一点本来无可厚非。鲁迅先生也曾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但是,碎片化的学习不代表知识获得可以有捷径可走,更不等于打着知识付费的旗号去做知识的买卖。

4、其实,消费的本质就是考量成本与收益。这些新的名词后面的内核,是重新回到消费的本源,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符号价值去消费;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去消费,而不是追求炫耀的资本;为了获得身体和内心的享受去消费,而不是仅仅满足自己被裹挟的欲望。

微博写作训练

1、淘宝与拼多多的商业模式

淘宝由于通过商品展示赚钱,倾向于推荐客单价比较大的商品,很多长尾商家就没有那么多导入流量。拼多多正是瞄准这一点,利用微信进行裂变式发展,做低价标品的拼团。此外为了促进消费,拼多多在系统的设计上取消了购物车、收藏夹、评论等功能。


每周分享第 1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新闻

1、伊朗迷你裙消亡史_手机网易网
历史居然可以导流……

2、欧盟GDPR有多狠?未合规的数据处理活动或将被叫停! - 大数据 - DBAplus社群——围绕数据库、大数据、PaaS云,运维圈最专注围绕“数据”的学习交流和专业社群 关于 GDPR 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 少数派
最近收到很多跟这个相关的邮件

3、2018互联网女皇报告中文完整版呈现!

4、如何评价ry(Ryan Dahl)的新项目deno? - 知乎
这个新闻关键不在于这个新的项目,而是在于国内和多的开发者在项目的 Issues 页面灌水,引起其他人的反感。

工具

  • Kanbanist | The Missing Kanban Board for Todoist
    前几天还在考虑如何将 todoist 与看板结合,也看了一下 todoist 相关的 api 文档,之后在网上搜索时就发现了这个产品。功能还不是很强大,不知道作者什么时候可以完善。

文摘

1、 大学的双休日应该如何充实地度过? - 知乎
这一个回答是我见过关于大学如何渡过比较好的解释,希望还没有毕业的同学可以不辜负四年。

你如果找准了目标,自然自己会有一个答案。每个人只要认准一件事情好好做下去,最后的结果不一定会差。虽然我自己是走传统路线的学生,GPA+英语+竞赛都稍微拿得出手,但是其实我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其实你发现,除了顶级大牛,大多数大学所谓的好学生,其实都是一个模子刻画出来的。国家奖学金(其他综合奖学金)+90左右的均分+各类学科竞赛+各类荣誉称号+各类传奇的社会经历活动等等。当然,本科毕业后,人生不会太多波折,但是回首望去,这样的本科未必真的是自己想要的本科。

2、前几周加了民科微信群(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当年发现电荷不存在的“民间科学家”),很难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执迷不悟,下面这一段话大概可以解释一下。

一个人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对自己做的事情必须有认同感,如果做学术的自己都觉得自己在灌水,理由是身边大多数人也是在灌水,那么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去做它。

3、哪些经济学论文让你发出「脑洞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感叹? - 童话李的回答 - 知乎
生活处处皆皆学问,从篮球比赛中的「手感」出发,抽象「这个球命中概率是否与下一个球命中概率正相关」,然后去统计数据研究,最后给出下面的结论。

The belief in the hot hand and the “detection” of streaks in random sequences is attributed to a general misconception of chance according to which even short random sequences are thought to be highly representative of their generating process. (一小段完全随机的结果,却被认为对整体有很高的代表性。)

4、我的5个经济学思维 – 左岸读书

折现、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沉没成本、复利

图片

1、以 GDPR 为背景创建的图片
以 GDPR 为背景创建的图片

视频

1、2018 4 18 德云一队新街口剧场《朱夫子》高峰 栾云平 - YouTube

金句

1、坚持读书,坚信自己可以读完一些东西,坚信自己可以承受读书的强度——无论读的是什么,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信念,并且这份信念会让我们抵达心中的目的地。

2、许多时候,我们身处信息传导的末端。当一个问题反复多年都没有解决方法的时候,就应该怀疑是否信息上游的路径已经锁死?可能在你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内并不存在解决方法,无论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这时候应该考虑迁移到其它陌生的领域中去,也许,你要的答案早就放在那里,只是你一直没有发现而已。你的问题,也许对那个领域里的人而言,只是他们工作的一个副产品,甚至都不会太在意。——和菜头

3、所有的科技公司,解决的都是人、信息、物品三方之间的关系。简化来说:谷歌解决的是人与信息的关系,亚马逊解决的是人与物的关系,Facebook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微软,解决的是企业人的问题。 ——如同答辩老师对我所说,做硬件才有意义。

4、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是自省的能力。一个人能够理性的反思自我,自然就会知道许多麻烦,并非是外界的存在,而是自己暴戾所引发的。执迷于无知,甚至以无知为傲骄,才是最可怕的贫穷。

5、我觉得大多数幸福的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高大上,也没有那么多的风花雪月,而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地用自己的努力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为更美好的生活脚踏实地地奋斗着。

6、当一个学生从某一所知名大学毕业后,他不需要再把母校的名字天天挂在嘴边;当一个学生从一所二三流大学毕业后,那所学校今后会因为曾经出了这样一个学生感到自豪。这样的大学经历就堪称完美了。——快要离开学校时,思考自己的价值。


「只言片语」| 2018/03/07

多年之前阅读《读者》时,最喜欢杂志中的语丝栏目。所以准备向其致敬,收集每周我在阅读中收获的只言片语。

1. 学习

  •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出名的学者。那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会花时间思考这些,他们也觉得这些是重要的。”
    • 语出《无问西东》的吴岭澜给学生介绍泰戈尔时。“自信而笃定”,简单五个字,回味无穷。
  • 凡是机器或者人工智能能够代替的能力,就是不值得花时间去训练的能力;凡是不能迁移到其他领域的能力,也是不重要的能力。
    • 机器学习的火热带来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自己在未来被替代。
  • 只要你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投资比特币简直愚蠢至极。这是不安好心的坏人们鼓吹的疯狂泡沫,引诱人们追求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妄梦…… 你知道,黄金之所以具备流通价值,是因为人类根本无法轻易地得到黄金,因此黄金才显得稀有。相信我,人类完全有能力创造出更多的比特币——尽管他们会告诉你由于种种限制无法这么做。千万不要相信这些鬼话,当好处足够多的时候,坏事就会发生。
    • 根据所学为数不多知识判定,比特币之类的数字货币已经成为24小时不断线的赌场

2. 理性

  • 总体来说,给我的感悟就是老罗成长了,做实事才是真正锻炼人的,相比罗振宇哪个挤眉弄眼心高气傲的样子,罗永浩讲起来自己的产品那种娓娓道来朴实坦诚的样子让我能容易喜欢。
    • 语出知乎网友评价罗振宇对罗永浩的专访。记得有一段时间,疯狂地看罗永浩的演讲视频,完全被他的行为所喜迎,记得印象最深的一句是通过干干净净的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的赚钱是可能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看《罗辑思维》,现在找到答案了。
  • 对熟人宽容大度,对陌生人零容忍。
    • 有另外一种印象:坏人远在天边,好人都近在眼前。
  • 罗辑思维搞了四年,知乎上大家骂了四年。四年中罗辑思维从最初一个靠打赏的小书童,成长为一个创业者,继而成长成一个做平台的知识服务提供商,甚至邀请了一众精英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上大搞跨年演讲,钱赚得盆满钵满,影响力也是一日千里。而那些罗辑思维的黑粉,四年来又收获了什么?罗胖的一句话,黑粉真的可以好好琢磨琢磨,原话忘了,大概的意思是:我不会再否定一个人,因为否定他,是关闭了我自己观察世界的一扇门。
    • 知乎网友对得到的评价。因为这个,开始接触一些自己之前无名抵触的东西,还是有收获的。
  • 毕业20年之后,去参加一下同学聚会,不是要你去攀比人生成就,也不是要你去利用同学资源,而是看看人生20年长跑之后,决胜千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输掉人生长跑的东西又是什么?
  • 我想不起来有什么真正的机会是稍纵即逝,追悔莫及的,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非得那么迫不及待,惶惶不可终日。错过了成为 Netscape、Yahoo 的机会,你可以成为 Google ;错过了成为 Google 的机会,你可以成为 Facebook ;错过了成为 Facebook 的机会,你可以成为微信,成为滴滴,成为 ofo。如果区块链真的是一个大机会,它怎么可能会是一个手慢无的机会?况且,有哪个真正的大机会,从一开始就孕育出了空前绝后的大项目?有哪项有前景的伟大技术,不是慢慢成就它的伟大?
    • 区块链或者数字货币火热的反思

3. 欢喜

  •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 泰戈尔《爱者之殆》,可能现实中叫醒你的就是你自己。
  • 好看的皮囊是确实好看,有趣的灵魂是自以为有趣。
    • 取“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独一无二”之反

4. 番外

  • Timetrack:计时软件,点击图标就能开始计时,配合 URL Scheme 直接跳转到你预设的 App 中。

IMG_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