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迷糊糊中渡过一年,回头想想似乎什么都不记得。
2020 年最后一天下午,坐在工位上想着「今年有什么遗憾?」想到最大遗憾:这个世界变不回原来的样子。超级黑天鹅「Covid 2019」或多或少改变我们生活,新时代就这样拉开大幕。在这个背景下,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各种「挑战」也随之而来。在这一篇总结中,我会通过关键字回顾自己过去一年。
没有太多变化,还是选择留在滴滴。年初获得机会参与「晋升」答辩,在老板和同事的帮助下,异常艰难地升到下一个级别。两点感悟:需要做有价值的事情以及有把做过的事情说清楚的能力。之后参与内部一个比较大的探索项目,费了很大力气上线后,12 月底开始和同事一起写相关的论文,希望能中 KDD 2021。
晋升之后,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如何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成为自己新的挑战。后来也有机会指导实习生,不过没有多久就离开了。简单总结自己变化:做人家分配的事情,到自己思考如何做事情,再到分配事情给其他人做。这些变化中,我经历长时间不适应的感受。大学参与编程比赛培养的是靠外部刺激和目标驱动,工作中需要的是你不断拓展边界,打破旧的认知和规则。
分成两个部分:尝试一些工程的开发,改线上代码差不多和呼吸一样自然。但是觉得自己总体上来说写的东西还是偏向简单,没有太多的设计和思考在里面。下半年很多时候是在修自己上半年的 bug……算法学习差不多是跟随业务需求进行,看得大部分还是 CTR 相关内容。另外也在 b站看了一半统计机器学习的内容。做的业务不像 CTR、NLP 这样有明确的界限,所以也没有机会去深入一个方向去实践,大部分时候浅尝辄止。
不知道告别多久之后,下半年尝试想把这个东西捡起来。说回来,我之间问一个进过 world final 的候选人,工作中有没有用过相关的算法,他也是摇头。按自己目前的水平,每周日上午写 LeetCode 周赛是很奇妙的体验。每次都是一场孤独的挑战,只有调整好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把自己从苦海中解脱出来。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大概是山就在那里。多少年之后,我也体会到当年没有拼尽全力的遗憾。
9 月份,在周神的组织下,我们组成一个队伍参加 Leetcode 举办的秋季编程大赛。刚开始我们都是信心满满地,比赛开始之后就是无尽的折磨,最后就是以三题结束比赛。原来他们这么久不训练也不会写题目……希望等自己学校举办区域赛的时候还能打星参与一次。
11 月份遇到房东卖房,从原来住的房子里面搬出来,跑到回龙观和同事一起合租。最大变化是通勤时间的变长,挤过几天地铁后,立马决定打拼车上班,另外忍受几次下班后打车的痛苦,也开始 20:30 自费打车。所以多了很多坐车的时光,一般早上都会带一个阅读器去看书。有一次堵在后厂村路上,看着《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恨自己没有摩托车。晚上回来的时候,大概率是听播客。似乎比之前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拿去冲浪好很一些。
投入在 Input 上的时间越多,知识管理越差。
这个差不多是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话题(时间管理方法,我看清 GTD 本质之后,就不太纠结)。去年年末开始关注 Zettelkasten,当时还是在借助 sublime_zk
进行折腾。2 月份的时候,了解到一个工具 Roam Research,开始慢慢把自己的笔记迁移过去。几个月之后,Zettelkasten 和双向链接笔记在国内火了起来。给我最大的两点改变是:
很遗憾,这一年很大一部分精力停留在把之前散落在不同软件中的笔记汇聚到 Roam 中。新的一年尝试把更多的内容分享出来。
另外一方面,真正记住内容还需要不断回忆(给你选择记忆的机会),比较知名的软件就是 anki。有一段时间经常制作卡片,但是没能融入自己的系统,也没有把这个习惯坚持下来。
从访问数据上来看,比起去年博客的流量快增加超过 5 倍。统计数据中,流量大概是 8 月中旬开始的,最大的原因是完成百度和 Google 对博客的收录。大部分流量来自于一篇文章(已被自己手动删除)。不过得到启示,某一些小众的关键字,如果能做到百度的前几名,获得的流量还是很可观的。
今年没有写多少正经的东西,最大的亮点是差不多用8个月的时间尝试摸索分享每个月阅读相关的总结「Never Reading」。这些文章内容来自 Roam Reasearch 阅读笔记。最终被自己停掉的原因是,形式上并不优美,可能阅读时,都只是一些没有上下文的关键词或短句。最好的形式还是自己将阅读的内容按主题写成文章进行分享。
放弃写每月的阅读总结后,自己觉得笔记-博客文章中应该还有一个中介介质。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是数字花园。苦于目前还没有发现如何快速将部分 Roam 笔记公开展示出来,9 月份的时候模仿 Meme of LinOnetwo — 林一二的模因和想法也搭建一个 算法花园・Xanadu — 吾辈心中亦有惑,坐!,想着分享一些读书和读论文的笔记。大概过一个多月,差不多就放弃这个网站……目前还是等待更高效导出 Roam 笔记制作站点的方案出现。
最后,也开始在 Twitter Ryen Xiang(@xiang578)进行分享。很遗憾,之前和人交流太少,写的东西除了错别字多以外,没有太强的逻辑性,可能很难理解………这一些都是在新的一年中需要克服的。
阅读的挑战是:为了什么而读?思考如何去做阅读笔记?主力阅读软件是微信读书,不仅仅是无限会员全场畅读,更重要的是导出的笔记格式都比 kindle 方便整理。全年读过 36 本书,平均下来一个月 3 本书,和年初计划每周一本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推荐几本 5 星的图书:
2021 年的阅读目标还是每周一本书,然后每月挑一本书写出读书笔记在博客中发表。
今年在豆瓣上标记看过电影只有 40 个条目,仅是去年的 2/3。可能现在把更多空闲时间花费在看 B 站各种 UP 主的视频中,仔细想想还是需要去欣赏艺术。
动物森友会:上半年最火的游戏。曾经的QQ农场爱好者,不可避免在同事的带领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岛主。100 多个小时候之后,就没有重新上过岛……
Ingress:一款手机端的 LBS 游戏,你扮演一名特工,完成游戏中的任务探索现实世界。自己最初希望通过这款游戏多出去走走。11 月和 12 月,为了做任务,多次出去暴走 20+ 公里!不过,已经变成匆匆寻找关键打卡地点,很多时候错过旁边的风景。
Celeste:IGN 满分作品,号称是治疗抑郁的。横版平台跳跃游戏,和马里奥相比多了一个冲刺键。最大优点是死亡之后复活特别快,第一关还没有通过,我差不多就死了 1k 次。
克制自己的消费,不单独写一篇文章。
ErgoDox EZ
:红轴,分体人体工程学键盘,反正看到的同事都觉得很酷。
Inkpad X
:为了用微信读书,买的10寸安卓平板。分辨率只有 200 ppi,字体调大一些没有太大影响。不过没有实体翻页键还是挺难受的。微信阅读也没有怎么对这个设备优化。最近小米又出一个 pro 阅读器,也可以考虑。
DEVONthink pro
:增强型文件管理器,主要用来替代印象笔记。虽然贵,但是好用。
Offscreen
: 记录手机屏幕时间、打开次数等,不断提醒你今天沉迷手机多久。
产品沉思录
:邮件组,有关互联网、科技和人文,提供不错的信息来源。可以先从精选集判断是否值得入手。
在迈入 2021 之际,给自己留下一些 New Year Challenge:
于北京回龙观
受 Free Mind 的影响按这种形式写年度总结
年初的时候看到一句话:「 2019 是过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和其他人一样,我害怕不确定性,不过生活除了鼓起勇气前进,还有什么其他选择。
完整在滴滴工作一年,自己没有太多变化,可是环境却变了很多。从年初内部会议上 Will 优化员工开始,很多同事陆续离开,从而我都快要成为团队元老……
做为食物链低端的算法工程师,工作中杂七杂八的事情干了很多。洗数据、跑模型、改工程代码、测试、上线、实验各个方面都干过。
说回来,算法还是自己的主要工具。今年用的最多的是 FM 和 GBDT,这些都是几年前的技术,但是架不住效果好,性能要求小。自己也写了一些相关的文章,可以供大家参考。
(FM) Factorization Machines | 算法花园
(FTRL) Follow The Regularized Leader | 算法花园
Practical Lessons from Predicting Clicks on Ads at Facebook(gbdt + lr) | 算法花园
关于深度学习,在我入职前模型就基本迭代完成,今年主要探索个性化场景的解决以及模型性能优化。很遗憾,这两方面的工作目前还没有什么可以写成博客分享的。最后,自己没有参与到组内强化学习的项目中,不过还是通过李宏毅老师的相关课程了解初步的概念,争取 20 年内做一些相关的事情。
9月份开始,leader突然让我准备一些编程题目,开始去面试实习生。通过牛客网以及北邮人论坛大概收到简历60多份,我面试10多个候选人,最终通过的大概五六人,不过过来实习的也就 2 个。印证自己之前的想法,一家已经不是快速发展的公司,很难招到即懂机器学习又会做编程题的实习生。
另外想写的一点是是匿名交流。内部论坛之前有一个匿名区,后来由于一件比较有名的事情,匿名喷得太厉害,被某位海归高管以提高交流效率减少戾气所关闭(目前这位已经离职,有人开玩笑期待干掉他新公司的匿名论坛)。所幸脉脉还有职言(匿名)以及公司圈。在上面混了一年之后,越来越理解匿名交流的必要,说事。比如今年发生的延迟发年终奖,快手可以直接在内部匿名区引起宿华回复。我们的公司圈一堆人才自嗨。本质是国内环境下很难公开交流一些话题。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中介绍 Google 的 TGIF:
TGIF是Larry和Sergey在公司早期就创立的,一个全公司范围的周会。在这个周会上高管们会透露公司新项目的进展,也安排有答疑环节,员工可以询问两位创始人任何问题。TGIF毫无疑问是为了提高公司内部的透明度,但它在增强员工凝聚力的同时也对公司文化提出了挑战,最直接的就是保密问题。比如Chrome项目在公司内部的公开就是在一次TGIF上发生的,那时离Chrome的正式对外宣布早了一年多的时间。
今年读过 33 本书,阅读量和前几年基本持平。年底发现自己的一个坏习惯:很多书读了一半就放在那里,导致开的坑很多。应对方法也很简单:一段时间内只读一本书。而且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将自己读完一本书的定义从读到最后一页改成完成对这本书内容的整理。
阅读的主要工具是 kindle 和微信阅读(iPhone)。kindle 是这么多年一直使用的阅读介质,从前几年的找破解图书到现在的完全中亚购买(以目前看书的频率还不至于承受不住),长时间看电子水墨屏能减轻一些疲劳。微信阅读的特点是白领无限卡后就能全场免费读,实在是太香了。理想状态下用这两个工具读不类型的材料,微信阅读读小说以及人物传记,kindle 看需要大量抄记的书。对于需要反复阅读的内容,实体书则是最佳的选择。
分享读完觉得不错的几本书:
2020 年开始使用 Notion 记录读书过程,点击 看书也就图一乐 查看。
和去年一样,看电影比起看书来更加容易,豆瓣上轻松标记 60 部。想想原因,打开一个视频放在那里,不用怎么理它就能结束。按类别推荐一下自己觉得不错的影视:
今年新增的一个板块,自从购入 Switch 之后,开始重新接触一些游戏。
世界变化太快,未来可期。
于浙江临海
呼吸不止,折腾不停。记录在过去的一年,自己选择的软件和硬件。去年写指南并不能指南,所以今年直接写成指北。
iPhone XR 刚出来的时候,一直被吐槽是大边框。不过随着在电商网站上不断降价,越来越被当成是无边框手机……在忍受不了使用多年 iPhone 6 的卡顿,以及很难脱离 iOS 生态的现实。终于在苏宁上下单 版的 XR。经过半年多的使用,这部手机实用但是不出彩。
购买 Apple Watch Series 4(AW) 理由很简单:在去公司健身房锻炼的时候,希望有一个可以记录运动数据的设备。事实 AW 自带的运动软件很不错,可以满足我的运动记录需求。但是例如 Keep 之类的第三方 App 适配不好。另外,AW 很好扩展 iPhone 和 Mac 的使用,比如可以解锁 Mac、查看 iPhone 上的信息等等。到头来,AW 还只是一块需要一天一充的电子表。
Nintendo Switch(NS) 是任天堂在 2017 年推出的,集掌机和主机于一体的游戏机。买 NS 的理由也很简单,Mac 上游戏太少,我需要一个设备玩游戏。更深层次的来说,感觉自己的反应太慢,想通过玩游戏来锻炼快速决策能力。
简单统计一下,我在 NS 上花费的时间大概有 200 多小时,购入游戏也花费上千元……反应能力不知道有没有上去,但是享受到游戏的快乐。
Nintendo Switch 目前可以选的有 Nintendo Switch、Nintendo Switch 续航版、Nintendo Switch Lite。
大概是 5 月末,通过公司内部闲置群出了使用 5 年多的 Kindle PaperWhite 2 后,从淘宝上购入美版 Kindle Oasis 2 。可惜的是,1 个月不到的时间,亚马逊推出 Kindle Oasis 3 ……
和 KPW2 相比,KO2 主要带来一下几个方面的提升:
上面说这么多,kindle 主要功能还是看书。这几年,很多 kindle 电子书分享站都由于版权问题陆续关闭,优质的资源比较难下载。不过,去年自己办信用卡时,领了一年的 Kinle U 会员(今年又领到一年的会员),在中亚上借阅很多本小说。从体验上来说,KU 会员不能实现全场自由借,而且大部分书籍都只是滥竽充数。一对比微信读书会员就是十分实惠,多期待微信读书可以出电子书阅读器吧。
18 年开始,着手准备构建自己的数字化系统。19 年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迁移。
11 月份看到一句话:input 做的越多,知识管理越差。这个很好形容我之前的状态,在印象笔记中囤积待看的剪藏、OF 里面有很多想写的主题、MWeb 遗留大量没有写完的文章。
年中的时候,想把自己写的一些笔记更好的管理起来。最初想到的是搭建 wiki ,实现知识的网状化连接。不过市面上常用的一些个人 wiki 方案都不是很满意。最终选择 hexo 搭配一个 wiki 主题 Wikitten。另外,后来了解到有一种基于纯文本的知识管理方案:zettelkasten。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写日记是这么多年以来坚持的一件小事情。之前一直是在笔记本上写,后来慢慢的尝试通过印象笔记来写。2月份,订阅 Day One ,开始尝试迁移到它上面去。作为一个专业的软件,体验真的比之前的方式不知道好多少。Day One 上也有很多数据统计,多少可以拿来得瑟用。另外,自己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印象笔记中的日记慢慢转移到 Day one 。写在笔记本上的日记,也被我拍成一张又一张的照片,只不过这个迁移起来比较麻烦。
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大坑,花费很多时间在多个软件中试来试去。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自己开始选择混合使用 OmniFocus 和 Org mode。具体怎么搭配使用,等再坚持几个月再出来分享。不过说回来,任务管理的关键不在于软件,而在于执行。
下面这一些今年自己做的选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商业软件到开源项目。很多人选着使用的开源项目的出发点在于害怕商业公司无休止的使用个人隐私数据,而吸引我的主要是自由软件自由开放的精神。
MoneyWiz 是在少数派上了解到记账软件,Setapp 中可以免费使用。和国内那些整天搞社区和卖理财的记账软件相比,只是纯粹的一个记账软件。Beancount 是无意中从BYvoid文章中了解的一款纯文本记账软件。最大的优点是扩展性强。在使用过程中,搭配一些简单的脚本,可以实现每月底花一个小时就能把这个月的开销记录明白。
之前看过一个结论:密码破解的难度主要在于长度而不是复杂度。所以借助密码软件辅助记忆密码是不二之选。1Password 是在去年感恩节活动中获得的长达一年的免费体验。快要到期前,没有选择转向订阅(今年感恩节活动依然是新用户
长度一年的免费使用),反而是选择开源的 KeePass。KeePass 在不同的平台上有多个客户端可以选择,目前我主要用的是 MacPass 和奇密。KeePass 中所有的密码数据都保存在一个文件中,跨平台使用只需要简单同步这个文件。
网上关于搜狗输入法的声讨一直不绝于耳,我也长时间忍受搜狗动不动给你跳出来的斗图功能提示。在花费一番力气,配置鼠须管后,彻底删除搜狗,详见 「Rime 鼠须管」小鹤双拼配置指南 | 算法花园。另外 Mac 上自带的输入法的体验也没有那么差。
博客上和这个主题相关的文章:
全文混乱。拖了 4 个月之后,强行完结。
2018 最大的一件是自己终于艰难地从学校毕业。本来在学校属于 easy 模式,原本以为毕业很轻松。不过出于一些原因,比其他人多待一个月才拿到毕业证书,给我不太美好的大学生涯又多添几份痛苦。本来还准备写篇文章来总结一下大学生涯,拖到现在毕业都快一周年,也只能当成是毕业一周年的回忆文章。
毕业之后,用我外婆说的一句话“一个人拉着两个行李箱就去工作了”。误打误撞和机器学习挂上一些关系。每天属于虽然工作很开心,但是好像没有干什么事情的状态。更多地吐槽也准备写在工作一周年的文章中。
这个概念是年初感觉自己太混乱时提出来的,如果成为更好的自己。一年来有过很多想法和实践,但是现在还探索出来完整的系统。有机会再写。
说来惭愧,今年没有读多少本书,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在没有毕业时候读的。工作之后,完整看完地也只有一本《九败一胜》。这本书讲的是王兴的创业故事,总的感受是创业维艰。感觉王兴是为了创业而生的人,有知识基础,又有经济基础。在多次创业之后,培养了商业上的灵敏,管理上的艺术。最终能在千团大战中走出来,成就今天的美团帝国。可惜这个冬天,美团有些艰难,脉脉上给予他裁团(裁员,特别是应届生)、C团(绩效打 C,逼你走)的名声。比起王兴的故事,我更感兴趣的是程维创立滴滴的故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读到。
说回来在读过的书中,最推荐 软技能,之前也写过简单的介绍。用时髦的话来说,这本书教你成为一个斜杠青年。在基础的工资外,还有通过其他渠道有第二职业的收入,最后是睡后收入(表名上说的是睡觉时候获得的收入,第二层含义是一次生产,可以多次贩卖)。后来想想,自己可以二次出售什么?无法是什么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理财、读书、写作之类的烂大街的东西。所以,自己还是需要加强抗击职业风险的能力,尽快找到自己的第二职业收入。
另外,自己也进行了一些主题阅读。年初的时候,对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感兴趣。读过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Evernote超效率数字笔记术、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有道云笔记:记录,成为更好的自己、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看完这些书多少有些收获,但也没有完全解答我的疑问,说回来,也不太推荐你们去看。不过,时间管理方面的两本书,小强升职记和搞定Ⅰ,却是五星推荐,看一看,多少能提高一些工作效率。
今年看过的电影倒是比书多一些。不过,其中好多都是漫威的超级英雄片。自己感觉漫威伟大的地方在于创造了一个包括神话、物理、外星文明的电影宇宙,这个宇宙也许会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
说回来,今年看过的片子中,最推荐的是无问西东。这部片子讲述了不同时期 4 个不同年代清华学子关于选择的故事,也许是因为没有他们这样的大学经历才会嫉妒。看完片子后,还抄录一些台词,大概能更加清晰的表达电影对我的影响。
吴岭澜(文科很好,理科很差)面对梅校长时候询问为什么不去读文科时的回答。
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
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
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
我何用管我学什么?
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吴岭澜重新找到自己的目标之后,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在西南联大给学生上课时回忆自己的大学时光: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对吴岭澜的总结:
梅校长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后来吴岭澜领悟到了: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的,那些世俗让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出生的朝阳欢呼雀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的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富家子弟沈光耀放弃学业,决定参加飞行队时,母亲不远万里来联大劝他。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同学在他牺牲后,去看望沈母时,屏幕上展现出一幅对联:三代五将护国定疆青史留正气,六韬三略擅用筹边御旨赞英豪。
这部电影的彩蛋标题是致敬时代的风骨,快速回顾在电影中出现过的时代名人。可惜自己没有认出多少个,真是悲哀。
这篇文章写的有点杂,我只是看着 MWeb 中的存稿有点多,趁着这次机会消灭一些,来年有机会写些新的东西。
于北京回龙观
其他文章:
去年在总结中提到了一些知识付费的内容,今年将内容扩展,和大家分享我在这一年购买的实物以及虚拟产品。
工作之后,感觉自己每个月留不下多少钱,很大一部分用来购买一些号称提高工作效率有关的物件。现在毕竟钱都花出去了,至少要装模作样地总结它们给我带来的提升。
入职之后,地主只给我提供了一把锄头(Macbook Pro 13 with touchbar),长时间在蝴蝶键盘上敲击不是很愉悦的感觉。所以自己产生了购买键盘和鼠标的念头。
众所周知,机械键盘是码农的标配,用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快速敲击,想想就有画面感。之前在上学的时候,我拥有一把 IKBC G87 的青轴键盘。IKBC 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不过和同学的 Filco 圣手对比,手感不是那么的清脆。而且本着一步到位的想法,这次准备购买的键盘可以贵一些。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条件,将自己的选择限定在了 Filco 和 HHKB 上。众所周知,HHKB 的价格差不多可以买两个 Filco。最后是遇到了少数派的优惠活动,才痛下决心买了一个 HHKB Professional BT(其实是多送了少数派的贴纸而已)。
评价 HHKB 最好的方式是引用其创始人和田英一下面这一段话:
美国西部的牛仔们,会将死去的马儿留在原地,但是仍然会扛着马鞍长途跋涉,穿越一望无垠的沙漠。因为马儿是消耗品,而马鞍却是与人体融合在一起的“知己”。我们要有这样的观念:现在,电脑是消耗品,键盘却是传递情感,陪伴我们一生的“挚友”。
HHKB 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与众不同,一共只有 60 个按键。整个键盘长度和一张 A4 纸相当。看下面的布局图不难发现:
咋一看,很难满足一般的工作需求。但是经过对工作方式的一些调整,可以很好的完成日程任务,而且键盘的手感不错(从 v2 上看到的形容是少女酥胸的手感,具体是不是我也没有体验过),长时间敲击没有疲劳感。我的编程主要在服务器上用 vim 完成,所以 hjkl 才是我的方向键,而且我也在 Jetbrain 的编辑器中安装了 vim 插件。对于其他情况下,使用 Karabiner Elements 对键盘进行一些改造(按住 Control 开启 vi 模式,hjkl 变成方向键),最后还可以用 Mac 系统自带的一些文本编辑相关的快就键。
有了键盘之后,不能没有鼠标。其实这里面也有两个选择:罗技 的 MX Master 2 和苹果的触摸板。不得不说, mnp 自带的触摸板用起来非常的爽快,但是单独购买触摸板价格也很感人,提前退出了购买范围。趁着双十一,在京东买下了 MX Master 2。
看上面的图片可以知道,这是一款人体工程学的鼠标,而且有一些按键可以编程(配合软件)。支持蓝牙以及接受器连接,可以记忆三个设备。据说,还实现了在一台电脑上复制,再另外一台电脑上粘贴。总体用下来也是中规中矩,除了中间的滚轮阻尼感有点差之外(侧边的滚轮手感很好,但是不能修改成上下滚动的效果),也没有太多缺点。
购买降噪耳机多少是出于无奈,离开学校的图书馆之后,很少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静下心来干一些事情。特别是在开放的办公室中,不仅有其他同事的讨论声,还有空调的噪音。带上降噪耳机,在放上一曲喜欢的音乐,就感觉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评价正好能形容这种感觉:
有多安静我来描述一下,孩子数学成绩不好,你在银行做经理,维护客户关系,不上不下,有房贷和车贷,每月按揭五千。你老婆在市人民医院做护士,她妈有尿毒症透析多年,她不爱你。你年轻的时候觉得能成一番事业,但现在也就这样,朋友们混的都比你好,你下班在车库停稳车,关掉引擎,呜一声安静了下来。太安静了,你生命中少有这么安静的时刻,你打算发十分钟呆再上楼吃饭。
以上就是 BOSE QC 35 的降噪效果测评。
所以充分证明,现在的耳机评测多么注重编故事的能力。说回来,带上耳机之后,空调之类的噪音基本上会被隔绝,其他人声只是轻微的减弱,就像他们在远处处聊天。总体来说,这副耳机达到了我的预期,也算是一笔合理消费。
用这里来调侃一下,小米出的那么多智能家电。自己入手了米家台灯和小饭煲,搭配米家的 APP ,可以实现晚上当你拖着身体回来时有一盏灯为你亮起,清晨又有一锅粥等你去品尝。最近,米家 APP 通过捷径配合 Siri 使用,大大扩展了便利程度。未来真的快要来了。
与上面提到的实体产品相反的,就是虚拟产品,比如软件、文章、教程、视频等。用虚拟产品更好的总结这些消费的特点。其实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东西不值得花钱,网上找盗版的即可。但自己赞同一个观点,给优秀的内容付费,才能激励作者分享更多的知识。
在这一年中持续付费的产品有滴答清单、印象笔记、SetApp。滴答清单是最早购买的 GTD 软件,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大而全的软件,从清单、日历到番茄时间应有尽有。不过,我没有打算继续在新的一年为它付费,我对 GTD 软件的要求是有强大的过滤功能,而不是那一些花里胡哨的噱头功能。印象笔记是自己选择的主力笔记软件,之前使用为知笔记,但是他在 Mac 上的功能很少,也很久没有大的更新了,而印象笔记特别是在中国区独立之后,有很多大的动静。
Setapp 是一个软件集中订阅服务,简单来说,你订阅了这个服务,可以使用很多需要购买的 Mac App。自己目前常用的有 Moneywiz(记账软件,mac 和 ios 都可以使用)、Timing(自动记录 Mac 上软件使用时间,可以看成是一个统计工作效率的软件)、Bartender(隐藏状态栏,看起来更加清爽)、iStat Menus(在状态栏显示网速、cpu使用率等系统状态)、MarginNote(比较强大的 PDF 阅读软件)、Ulysses(Markdown 写作软件)。除此之外,SetApp 还提供了 100 多款软件,总的来说是超值的服务。
相比起付费服务,直接买断的软件就显得有点少。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很多国外软件一次性买断价格是参考国外的物价,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顿饭的价格,对应到国内就是好几百。
MacOS 上购买了 MWeb 3,也就是现在使用的 Markdown 软件。从二代开始入手使用,用来写一些文章的草稿。另外一点,用来管理博客文档也比较方便,可以一键将文章中出现的本地图片上传到图床。不过,上面提到 SetApp 中提供了更强的 Ulysses,也许明年的总结我会用 Ulysses 完成。
iOS 中,主要购买的是一些工具。Cloud Speed,测试不同国外云服务商的不同机房的速度,买了之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Taskmator,搭配 Mac 上的 Taskpaper 使用,之前想用他来做任务管理,不过后来放弃了。MoneyWiz 2,超值的记账软件,帮我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之前用过网易有钱,无法忍受他的理财社区而卸载了。无相,一款神奇的浏览器,你可以指定一些其他网站的 CSS 样式(软件中有一个商店可以下载 CSS 文件),从而提升阅读体验,间接实现去除页面上的广告……
罗振宇在 2016 年提出知识付费元年,可从我的角度来说,2018 才是我的知识付费元年。今年主要在两大平台进行内容消费,闲鱼以及少数派。
对的,你没有看错,闲鱼是我上半年的一个主要消费场所。有一句话,评价一个知识付费好不好,看它在闲鱼上有没有买就可以了。闲鱼上有很多倒卖的人,很可能是 N 道贩子,主要是通过百度云进行交易。比起原生的,体验是非常差的(得到的文章是长图片形式),胜在价格便宜(一两块到十几块不等)。可以用来简单判断一下内容,再决定是否需要去原网站购买。回过头来看,自己购买的绝大部分课程内容还静静地躺在百度云中……但也发现了一个精品课程,小能熊——陈华伟的《知识管理训练营》,这里面讲了很多老师自己使用 Mac 和 iPhone 进行知识管理的方法和体会。对于不是高阶的用户很是值得一看,原价是 99 元非常值得(可以在印象笔记公众号中找到)。我也做了一些笔记,一直比较忙,没有时间整理分享。搜索了一个其他人的笔记,大家可以看一下了解 21天知识管理训练营总结【笔记版1.0】 - 简书
至于在少数派中,就花了很多钱够买其中的专栏。少数派是我看了好几年的一个数字资讯网站,他们的口号是「少数派致力于更好地运用数字产品或科学方法,帮助用户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自己购买了他们的会员通讯 Power+ 1.0 以及还在持续更新中的 Power+ 2.0,具体的内容介绍可以查看这两个网页。如果你也是那种喜欢折腾软件的人,这个东西非常超值。任务管理系列(用 OmniFocus 3 搭建任务管理系统、用更现代的方式做任务管理、TaskPaper 使用指南),其实购买这三个完全是没有必要,你喜欢哪一个软件做 GTD,直接购买对应的教程就好了。最后也很推荐的是 从零开始做好个人记账,教你使用 Moneywiz 记一手明白账(原理通用,也可以使用其他软件。)
最初看到 007 活动是在申斌龙的公众号中,当时没有什么在意,也没有深入了解。之后,我在知乎上的一个专栏文章中,看到了这个活动的详细介绍。吸引我“冲动”消费加入这个社群的是“每7天写一篇文章,连续写7年。”这种运作方式。简单的计算了一下7年是2555天(简化问题,不计算闰年情况),一共需要写365篇文章才能坚持到最后。而且只需要花369元,相当于你每写一篇就能赚一块多。
除了上面的计算,选择加入007活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战友之间的互相点评。从自己的情况来看,在网上消费了很多文章、视频,很少会去留言以及发弹幕。自己写博客3年多以来,也没有收到多少有价值的留言。所以,除了坚持写作,更需要外部的力量来推动自己进步。
最后一个原因是,我相信了解一个人,最有趣的方式是通过不断地阅读他的文字,见证他的成长历程。
在83班的班级群中,我发了下面的自我介绍,现在贴在这里再介绍一下我自己。
1 | 【编号】007-6253 |
前几天阅读到一个有意思的文章社群十五问 - 笨方法学写作,今天也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回答。
按照博客中的介绍,还需要补上价值观12问,但目前我还在重建价值观,所以以后有机会再来分享我的价值观12问回答。
每年年底,都有很多人在各种地方发表这样的总结,看得我煞是羡慕。去年也想学习2016 无限大中这位大佬这样好好搞一番。最终的结果是,写了一些之后,就放弃了,然后现在草稿都找不到了。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在图书馆好好总结一下2017年经历过的事情。那么多年以来,感觉今年经历的事情最多也最复杂,很多事情到现在都没有讲明白。
上半年大三,现在大四,今年在学校上的课实际上是很少的。上半年自己选的只有python入门和软件工程,不知道为什么,对学校的教育是彻底的失望了。MOOC方面,不知道托了多少个月,换了几个班,终于把吴恩达的机器学习给看完了。这样匆忙下来,所学的东西到今天基本也忘得差不多了。前几周,又决定去听一下《机器学习基石》和《机器学习技法》,希望可以坚持下去。另外,还看了一下候老的《深入浅出STL》,收获很大。
应该是寒假的时候,没有多少思考,在陈老师的鼓动之下,又给自己的ACM生涯续了一年左右。队友实在是太给力了,以致于前几天陈老师还说出,我们几个人好好训练,还有机会打进总决赛。抱大腿之下,成绩倒是不错,省赛金、邀请赛金、区域赛金、ecl银,但这和我没有多的的关系。印证了陈老师的一句话,带着功利的目的参加ACM比赛没有好的结果。人家的没有好的结果指的是获不了奖,我的没有好结果是人生的迷茫。
由于没有去考研的原因,也把自己推向了就业,但我都没有准备好。打击在找实习的时候就来了,上一届的学长推荐,很早就面阿里,发挥的很不好,毫无疑问的挂了。自己后知后觉,春招快结束了,都没有找到好一点的公司。幸运地是,在差不多接受去一家杭州本地的游戏公司实习时,突然接到滴滴北京的offer,终于拯救了一下自己。
6月到8月这3个月的时间,自己都在北京实习。这一段小结准备了好久都没有写完,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那边的部门是路径规划小组,所以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写最短路……这三个月时间对我来说,最主要的是体验,感受了互联网公司的氛围,认识了很多优秀友善的同事,他们也教了我很多工作上的技能。最重要的是,我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工程能力太弱,学历太低等等。三个月的时间很快,还没有在那边做太多的项目就结束了。另外一方面,在北京也去过很多地方体验,文化之都名不虚传,这个也等有机会再写。
回来之后,又是一番秋招。抱着在杭州找一份工作的信念,我面试了很多,贴出9月和10月的日历来留念一下。
最终由于自己的实力问题,结果不是很乐观。这么多面试,唯一想记一下的就是微软面试,有一刻我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英语水平太差,思维定势。接下来的两个月,就只好老老实实地待在学校,每天不是在寝室就是在图书馆度过。
另外,寒假的时候,突然有兴致想学围棋,又是报live,又是买书、又是买围棋。坚持了几个月之后,发现真的不是时候,没有了太多空闲时间来培养兴趣,也许早个一两年,可以培养出这个兴趣。现在感觉,可惜这些冲动而买下的东西。说回来,这一年空闲的时间大多花在网上,看视屏、看直播、刷论坛,明知很多事情没有意义,却又控制不住自己。
所以,又开始关注个人管理。最大的投入是换了一台Mac,终于不用再忍受原来低配thinkpad的卡顿。这几个月里面,倒是每天都抱着在用,感觉生命都得到加速。不过,现在感觉自己的电子设备有点多,选择什么设备干什么成了新的问题。2017年也是知识付费地兴起的元年(这个是我一直追求的,如果觉得我的哪篇文章把你逗笑了,打开about页面,扫一下二维码支持一下)。在这方面的投入主要是知乎live,由于冲动,也交过一些智商税。比如下面图中知乎最有名的"智商税"之一:
其他的还有如何自学计算机专业课程?,道理都懂,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当然也有不错的比如围棋相关的从入门到入段,这个live最大的优点是配套服务完善。上面也讲了,自己没坚持,才没有学会围棋。前几天买少数派的效率大礼包,还送了一个什么live私家课,又是一个坑……其实我一直很反感知乎live的形式,语音不能检索,聊天信息流的形式不适合深度讨论,最重要的一点,网页端功能太弱,完全想直接喷。有过这些教训之后,应该把知识获取的重心放在课堂以及书本中。在网络上的另一笔花销就是购买软件服务。目前自己周期购买的包括为知笔记会员、滴答清单会员、蓝灯会员、腾讯云服务器以及域名。对于这些还是比较满意。换到Mac之后,自己也购买了一些软件。遗憾的是由种种原因,偶尔还用通过不正常手段获得的软件。
由于这一年感触比较多,也捡起了原来写日记的习惯,毕竟自己忘的实在是太快。之前尝试过很多写日记的方法,比如晨间日记、九宫格日记,或者是纸笔记录,都没有满意的方案。目前搞的一种笔记式的方法再探索。
大致思路是为知笔记上面按每一个月创建一个文件夹,每天创建一篇笔记。在笔记里面可以写东西,贴照片,传附件,保证自由很多样性。然后第二年同一天打开这篇笔记,可以去年今日,再写下新的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之前写的日记整合进去。家中的初中和高中日记本也有机会处理了。
最后,就是关于博客的折腾。年初的时候自己把博客改成了wordpress,但是一年都没有坚持下来,又回到了hexo怀抱,真是呼吸不止,折腾不息。但不应该忘记,博客的本质是分享,现在自己差不多是舍本逐末吧。所以,定一个小目标,新的一年里面更新博客频率不低于每周一篇。
于浙财图书馆。
上半年基本上没有看完什么书,大部分都是下半年从北京回来之后看的,所幸都有一些简短的记录,特地复制过来记录一下。
这一年来看了不少的电影和记录片。不过我用的形式是优酷ViP区的电源以及B站上面的记录片。
由于与 hexo-leancloud-counter-security 软件冲突,将标题从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修改成 hello world!
。具体问题分析见
博客折腾记:hexo-leancloud-counter-security 与标题中的引号冲突。
除去前几篇为了测试hexo博客的各项功能所发的博文,这是为新博客所写的第一篇文章。标题取自刚开始学习编程语言时输出的字符串,“hello world!” 。
之前,在QQ空间、博客园、csdn上都开过博客,但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毕竟免费用人家的东西,也不能奢求什么都朝着自己的意愿改变,情怀本身就敌不过他们的kpi。除此之外,也可以自己购买服务器和域名架设博客。可受限于现阶段经济实力,上面的方法也无法实现。所幸github+hexo架设博客的方式,给了我创造一片自由空间的机会。
另外,学习编程之后,觉得可编程的才有安全感。就好像越来越排斥word格式的难控,转向markdown书写的轻盈。hexo是一种实现静态网页的方式,不过自己目前没有专门学习过网页编程,所以大体上采用人家的现成解决方案,再通过网上的文章对站点进行一些小的改造。
开通这个博客的目的在于发一些自己写的文章,以此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过程。
于杭州。
几年前读到过,前方纵然山花烂漫,诺是跃不过眼前窄窄的独木桥,就无法扑向那芬芳绽放的原野,眺望美景只能深深叹息。现在,已经过了。
高考前,路是黑的,只有前方亮着一盏灯,于是你只能坚定的朝那个方向走,而高考后,周围忽然亮了,很多条路在你面前,你反而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我想起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以前是感叹选择的艰难,现在是体验艰难的选择。也只能和他一样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余下的去回忆,或者遗憾。大概你选什么都会后悔的。就像关于高考完去旅行好还是买 iPhone好的回答,如果你去旅行,上了大学你会后悔没有买iphone。如果你买了iphone,大学毕业后你会后悔没有去旅行。
三个月来,多次翻看一位知友的话,高考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其阴差阳错,多一分少一分都有可能让你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认识完全不同的人,难道想一想这没有让你觉得激动和庆幸吗?无论上哪一所大学,都会让你失望,每一个新生都会骂他的学校。这是因为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差距。
听到要去学校的名字,钱塘江女子体育专修学校。大概就可以知道其特点,体育方面要求轻松超过清华(大一男子12分钟跑满分要求3000米,清华3000米满分要求12分钟20秒),清华称一流,我们就是超一流;女子就不用解释……再加上专业,总有一种NIKE还造钢笔的感觉。暑假中多次通过专业的工具考察学校地理位置,更是欣喜地发现这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当然要体验更丰富的大学生活还是要去综合性大学,一说起本校历史社团是归数学与统计学院,就可以知道大概了吧,或者我见识浅薄,他们是用全新的角度去诠释历史。总体上来讲,背靠下沙区,眺望萧山区,还可以称是杭州。按某位学长所讲,在学校边缘还会收到XX移动欢迎您的提示。旁边还有条江,就是题目中风的来源。更庆幸的是以后我从寝室出来,进入杭城另一所大学比去本校方便。这是不是一份花费,两份体验。
关于大学,现在无法去说它,也无必要。有学校在其新生手册中告诫学生,大部分学校本科教育不是濒临崩溃就是已经崩溃。也有复旦英语老师看到那么多大学开设英语专业时说,复旦这些学校可以凭名声再多挣扎一会儿,大部分学校却没有太大意义。大概就是这样了。某些学校还是不要叫大学为好,毁人不倦,希望我是错的。上大学,多半还是因为这条路通关人生的几率更大,直白点再混几年,什么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探索未知领域就太远、太广、太泛。初去时的欣喜可以持续多久,是开了又开?当你身临其中,也没有勇气再去赞同原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关于某些东西的评论。毕竟人家是名校,你的是校名。征途,还会是星辰大海吗?
生活,没有已知条件。在这之前,又有多少人可以猜对归宿?多少人在仓促中选择,面对结果却只能接受。正是有些东西科学无法解释,世界才更有趣。或者仅仅是失败的安慰,不作就不会死。这个十几天内,我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杭州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你又会在哪里入眠?有些要一年,有些要四年,有些要余生。某些冒险,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你明白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哪怕只是一点点。
不知道校园内可不可以吹到钱塘江的风,吹到了又是什么感觉?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选择?
不管愿不愿意,新的生活已经开始了。谁知道又会发生什么?
谢谢你,看到这一行。
很高兴认识你,或许再也不见了。
2014年8月29日夜,于临海
PS:前几天独立、客观、第三方的在学校贴吧发的贴子都被删……
毕业杂感
三年前,我以为会骄傲的走出一中,下午又是怀着初次走进时的心情,三年仿佛一场梦,现在又回到了起点。
下午,唯一的期待只有排队上去领毕业证书,一中唯数不多的尊重个体的存在,最后的感动。其他的节目也可以无视了。之后,向学长讲的一样,信心满满的准备再来一次七圈半。挣扎完一圈后,获得与原来跑完七圈半一样的感觉,或者我也跑不动了。腰上的肉只是增加了体重。难怪其他人知道我长的这么凶猛,还欺负我。散步才是未来胖子的选择。
晚上吃饭时,压抑许久的东西爆发了。往日平静的人都拼命的喝起酒来,拿着麦克风歇斯底里的大叫。更有勇者,宣布了早已被他人看出的东西,不知后来有没有收到这个季节最合适的回答-------哪凉快哪呆着去,希望是我。我和其他两个人与两个老师退到了窗前,后面是喧闹与灯火通明,前面是寂静。冷风吹久了才明白,凤凰山庄真高档。听着已退休的化学老师感叹退休后真闲。也发现教了三年物理老师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原因居然是书看太多……
与他人约定的雪碧大战啤酒,也在我喝完两杯雪碧后放弃了,幸亏他们又一次放过了我,no zuo,no die。我还是太年轻了,聚会还是喝酒好。在期待中,我们等来了最喜欢的数学老师。带着数学都是谁教的迷惑,我们勇敢的抬起了老师,毕竟五年来最难。每个人都在那里发疯,我也无聊的把啤酒摆成了12两个字。最后数学老师直接拿起了一瓶啤酒喝了起来,为什么没有人叫白酒。
离别时,有人对我说崇拜了我两年,愉快地说。小朋友真诚实。可却不知道,三模后我也开始嫉妒她。或者我是书看的太少,想的太多。想起其他人捡到的一本上届学长高三日记,原本以为他的经历我只能膜拜,到后来我也做到了。见证了他梦想从浙大到南大,最后留下作文跑题的遗憾,而我会有什么?我也没有勇气在自选考完之后,对着学霸讲出: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虽然也只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而我,也仅仅是俞敏洪演讲所提到的,有时候不是因为我坚强继续,只是别无选择,所以才全力以赴去做某些事。
此刻不得不提高考,去年6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时中午是想起这东西而惊醒。这一年却又是平静。到头来,很少有人可以改变自己。就像六年来,没有发现我认为有巨大改变的人。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也许也会干。在考场上你才会发现,这就是高考,你已无能为力。打败你的不是试卷,而是你自己。放弃的自己。多数人也再无机会,唯一的选择只是直面惨淡的人生。无论什么结果,生活还要继续。现在才明白,高考不是淘汰,而是磨平一部分人的心。我们有过豪言壮志,非XX不上,再随手吓死看不起自己的人。到今天,更多的是正常水平就好,XX也好。毕竟是等待,为什么不多安排几个人改呢?自此,安逸才是奢求。想看过海韵上的文章所讲一样,8点钟睡觉。不由回想起小学时被逼8点钟睡,而不得已去拨慢时钟,最后在慢了半小时后被发现。真是罪过。现实下,哲学与诗歌终究太过单薄,宗教才是人类心灵之火的栖息地。像语文老师讲过的,信教真幸福。愿意余生在佛与GOD中度过。初中同学的突然生病离开,我才发现在生命面前,高考已无那么重要。有什么事再不做就没有以后了。
高考前觉得干什么都有用,家里人问我为什么看那么多与历史有关的书,我也可以骄傲地回答,可以用来写作文。高考之后换成了看什么都没有用,再看见那些书,只有祈祷,如果有来生,我也愿意信来生,再见面。
又回到自己,究竟是什么?自己认为的失败者。晚上还有人说我很有趣,老师告诉我够了。或者去年运动会时,某高二听了我的解说,认为我像周立波。都是不同,选择的不同。我很难与大多数人竞争,所以经常去干人少的事。就像3000m,实际上到了才发现人更多,所以又一直期待校运会上有5000m。实际上我更认可疯狂,像苹果早年广告所讲的一样,只有疯狂到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毕竟这也是曾经的梦想。
再回来,发现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干。不提破解教室里的饮水机,踩死操场上所有的小草这些小事。总觉得走的太匆忙,解析几何还是不会,最后一题也仅是看看。达不到数学老师140分免暑假作业的要求。人生就是这样遗憾。
下午听到不是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你们才有了最美的时光。说白了也只是适应环境。去年来12班回访的学长讲到,如果高考考好一点,就可以去浙江财经大学,半年来发现杭电也不错。呆久了就会好的。三年的一切都在脑海里翻转,等待着我去忘记。原以为记录是最好的回忆,现在才明白遗忘才使过去日久弥新。就像教育的本质是那些你几年后还记着的东西。五毒书记张二江出狱后感叹过,关进去前几年,情人还来看过,原来整天称兄道弟官场上朋友,早不见踪影。只有大学同学,不管他是书记也好,囚徒也罢,还过来看看他。这就是北大EMBA招生广告中所宣称的28万让柳传志叫你一声老同学的意义吧。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曹雪芹用这样的诗句来表明写红楼梦的内心,我们又何尝不是,三年来,在情感和分数里煎熬,吃的猪狗食,学的数理化,被囚禁的野兽是不会感谢笼子的。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没有了下期再见。我们也终将忘记高考,终将忘记一中,终将忘记彼此。我也无法否认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我爱这个世界。
谢谢你看到这一行。
本文仅是午夜梦话,所写一切均可看成虚构,与我无关。
6.10 00:01 于椒江
6.11 00:38修改
6.20 10:05修改